英宗皇帝挽词二首(其一)

已应南阳气,犹迟代邸来。

范熔归独化,纲理付群材。

禹会方无外,虞巡遂不回。

空惊柏城仗,箫鼓送馀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已经响应了南阳的号召,但仍然迟迟未到代邸来。
范熔独自归去,留下治理重任给众人。
大禹的会盟不再有外患,虞舜的巡狩也无法回头。
只留下空荡的柏城,人们吹箫击鼓,寄托哀思。

注释

已应:已经响应。
南阳:地名,可能指南阳郡或南阳王。
气:号召,气息。
犹迟:仍然迟缓。
代邸:古代官员的住所。
范熔:可能是人名,此处指代某位有威望的人物。
归:回归。
独化:独自治理。
纲理:治理国家的纲要和原则。
群材:众人,指代接替者。
禹会:大禹的会盟。
无外:没有外部威胁。
虞巡:虞舜的巡狩。
不回:无法回头,意指虞舜去世后无法再返回人间。
柏城:古代帝王陵墓旁的城邑,常用来指代皇陵。
仗:仪仗队。
箫鼓:吹箫打鼓,用于丧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为英宗皇帝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故去君主的深深哀悼和对其治国理念的怀念。首句“已应南阳气”暗指英宗皇帝的气质如同南阳之地,象征着他的仁德与智慧。次句“犹迟代邸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英宗未能长久在位的遗憾。

第三句“范熔归独化”,以古代贤臣范蠡自比,暗示英宗的治理才能如同范蠡那样独特而卓越。第四句“纲理付群材”赞扬了英宗将国家大政交给能臣管理的明智之举。

第五、六句“禹会方无外,虞巡遂不回”借用了大禹治水和虞舜巡狩的典故,赞美英宗的治国如大禹般内外兼修,如虞舜般仁政深入人心,但可惜未能长久。

最后两句“空惊柏城仗,箫鼓送馀哀”描绘了送葬队伍中柏城的仪仗和哀乐,表达了诗人对英宗离世后人们内心的悲痛和对逝者的追思。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缅怀先帝,歌颂其德政的挽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雨中

愁烟苦雨今朝是,小屋深扉野性怜。

偶似鲁连能肆志,肯如刘备耻求田。

贫谙亲友难过饮,病笑诗书可枕眠。

欲会此心何自适,平生消长任陶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雨中王驾部席上

鸠呼连日始成阴,薄雨聊宽望岁心。

浴雁野塘新浪细,藏鸦宫柳嫩条深。

春寒巧放花迟发,人老嗟辞酒满斟。

英隽并游知最幸,名园偷暇更追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南轩竹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厚卿子中使高丽

并使时推出众材,异方迎拜六城开。

宣风直到东西部,仗节遥临大小梅。

沧海路从三岛去,玉山人到二星回。

黄金白氎饶君用,铜器应馀寄我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