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见庆除博士

幅巾短褐对江云,闲把群经自讨论。

鲁泮未能开后学,虞庠岂称讲微言。

羸驹久绝腾骧望,病木犹沾化育恩。

蒋径虽荒陶菊在,徘徊惟恐去吴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头戴幅巾身穿粗布衣,面对江边云卷云舒,悠闲地研读经典自我研讨。
在鲁国的学术圈子中,我未能启发后来者,虞国的学府是否适合讲解深奥的道理。
疲惫的马儿长久没有奔跑的希望,病弱的树木仍然感受到生长的力量。
虽然蒋径荒芜,但陶渊明的菊花依然盛开,我在其中徘徊,唯恐离开这吴地之门。

注释

幅巾: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短褐:粗布短衣。
江云:江边的云彩。
讨论:研究和探讨。
鲁泮:鲁国的学术圈或学校。
后学:后辈学生。
虞庠:虞国的学校。
微言:深奥的道理。
羸驹:疲弱的马。
腾骧:跳跃奔跑。
病木:病态的树木。
化育恩:生长的力量。
蒋径:可能指代某处荒凉的小路或路径。
陶菊:陶渊明所爱的菊花。
吴门:吴地之门,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对古籍的沉思与自我修养的情景。"幅巾短褐对江云,闲把群经自讨论"表明诗人以简朴之装,独坐江边,对着云天,随手翻阅群书,以求学问的深入。"鲁泮未能开后学,虞庠岂称讲微言"则是说孔子在鲁国时,虽然没有建立学校教育后人,但孔子的学说却被后世推崇,成为解读微妙言辞的典范。

接下来的"羸驹久绝腾骧望,病木犹沾化育恩"中的“羸驽”指古代传说的神马,能够日行千里,诗人这里用它比喻自己的学问渴望,如同远望着那已经难以企及的神马。尽管如此,即使是病弱的树木,也还能感受到春天的滋润和大自然的养育之恩。

最后两句"蒋径虽荒陶菊在,徘徊惟恐去吴门"写的是虽然小路已经荒废,但陶渊明的高风尚存。诗人徘徊不前,只是因为害怕走过那古时文人雅士行迹的吴越之地,担心自己无法与先贤媲美。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自我学问的追求,以及面对自然、历史的谦逊态度。

收录诗词(167)

朱长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叠嶂楼有怀吴门朱伯原

虎丘换得敬亭山,句水松陵数舍间。

天下难如两州好,君恩乞与一身闲。

渐无牒诉烦敲朴,喜有林泉数往还。

犹想朋云隐君子,思归时见鬓毛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上运使陈兵部

屈指西州当世英,我公杰出久知名。

自从扬马奇才后,又得岷峨灵气清。

刚者近仁今始见,惠而能政古难并。

胸罗万象纵横有,目悦群情黑白明。

已借牙筹安右辅,尚留金节压东瀛。

片章驰上云霄动,一檄飞前草木惊。

断割剧繁如简易,针砭瘦瘠使丰盈。

此时阜俗资良策,匪夕畴庸在老成。

窃愧衰姿毗太府,幸逢雅量庇寒生。

欲祈阴施增仙算,几见蟠桃结子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仲春上丁知府金部躬率僚寀释奠于先圣既而升公堂命学官讲书窃惟中庸之篇自安定先生常以是诲人阅岁既久嗣音者希某孤陋无似窃慕前哲其启讲也今龙阁黄公尝临之其终讲也金部使君又临之郡儒在列咸与荣观辄成五言律诗二十韵叙谢

天意绍斯文,成书在圣孙。

一篇穷妙理,万古诵微言。

美行敷华叶,精诚固本根。

并明参日月,幽赞极乾坤。

奥义谁钻仰,真儒善讨论。

披云观泰华,行水自昆崙。

庠序非才处,诗书素志敦。

崇朝羞倚席,暇日废窥园。

辨惑开群听,潜心到大原。

意将追往哲,学岂为专门。

盛府连称治,耆英继典藩。

始终临讲席,前后枉高轩。

全帐罗金鼎,盈庭倒玉樽。

旌旗来有庆,衿佩寂无喧。

士识师资贵,民知道义尊。

僖公史官颂,郑校相君存。

芹藻欢欣意,陵阿长育恩。

中材多杞梓,宝器列瑶琨。

五纪登朝盛,群英著籍繁。

美哉文正学,遗泽洽元元。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光禄生日

卿寺方森棘,侯邦屡建旂。

才锋周物理,智烛见神机。

寿远眉毫秀,身康鬓雪稀。

翠筠高挺节,古柏暗增围。

云陛朝升对,铜符夕佩归。

灌苗潜致茂,针瘼坐令肥。

召杜名方重,松乔志所希。

非才学诗礼,多幸奉庭闱。

叶载神龟稳,雏随彩凤飞。

晨昏趋膝下,永着老莱衣。

形式: 排律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