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光侍者充街坊

养子不著顺摩捋,喝要耳聋棒要杀。

摩捋得成用不行,棒杀教伊应手活。

东山妙得养子方,所以用时俱爪抹。

我是谢郎先早归,打就铁船相触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教育和修行的独特见解。

首句“养子不著顺摩捋”,意指养育孩子不应只是简单的宠爱和顺从,而是需要引导和规范。接着,“喝要耳聋棒要杀”则强调了在必要的时候,严厉的管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但这种管教必须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摩捋得成用不行,棒杀教伊应手活”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的方法与目的。摩捋(轻柔的抚摸)虽能培养孩子的顺从,但若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可能无法独立应对困难;而棒杀(严厉的惩罚)虽然能让孩子学会遵从规则,但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因此,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既温柔又坚定,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也能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挑战。

“东山妙得养子方,所以用时俱爪抹”提到东山大师巧妙地掌握了养育孩子的法则,在实际运用中,他能够恰当地使用各种方法,既不溺爱也不苛责,而是根据情况灵活调整,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最后,“我是谢郎先早归,打就铁船相触拨”以谢郎的故事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行和教育理念的自信。他自比为早归的谢郎,能够像打造铁船一样,通过恰当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禅宗思想中的“中道”原则,即在极端之间寻找平衡,也蕴含了深刻的教育哲学,强调了爱与纪律并重的重要性,以及灵活适应不同情境的智慧。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愿兄化永嘉(其一)

秦溪在处皆招提,我此东山为最上。

非谓丰庖丽堂宇,于中坐此真导师。

如火周空拟则焚,如鼓涂毒闻则死。

痴禅眇劣渠得知,但以情疑实相法。

我观此会比丘众,一一从其法化生。

混而不杂如千光,用而无畏如师子。

汝宜于此办肯心,此心一办一切办。

善哉遍界尘劳门,悉是东山大智海。

形式: 古风

送愿兄化永嘉(其二)

脩途初发步,步步要相似。

后步才到时,岂离最初故。

乃翁众导师,况是为之子。

欲取步骤同,努力无忽此。

形式: 古风

送广州化士(其一)

禅参闽岭雪峰寺,饭在南方檀越家。

岁岁僧归饭满钵,普熏何独是毗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送广州化士(其二)

雪岭留香众,南方上善人。

先佛肃恭法,佛子今此行。

古佛有仪式,衲僧不放过。

一座雪峰山,千门万户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