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冶师来韵

久向樵西寺,伊人在翠微。

几时归旧社,高咏寄蓬扉。

隔水空延伫,临风欲奋飞。

还山如有约,书札报渔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久向樵西寺”,点明了诗人长久以来在寺庙中修行或居住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他对宁静、远离尘嚣的环境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接着,“伊人在翠微”一句,通过“伊人”这一称谓,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个特定人物的怀念,而“翠微”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远离尘世的意境。

“几时归旧社,高咏寄蓬扉”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过去的生活状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自然之中高声吟唱,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这种对回归自然、与朋友共享诗意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隔水空延伫,临风欲奋飞”描绘了诗人面对山水之间的静默与孤独,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由飞翔的渴望。这里的“延伫”意味着长时间的等待或凝视,而“欲奋飞”则表达了内心的冲动与渴望,形成了一种内在与外在的张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还山如有约,书札报渔矶”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回归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待。这里“还山”不仅指回归自然,也暗含着与过去生活、与友人重聚的约定,而“书札报渔矶”则是通过书信的形式传达这种约定,既体现了诗人对传统通信方式的尊重,也寓意着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张子白(其一)

独住非无谓,出门仍独行。

何来天上客,偏有野人情。

谷静闻莺早,官閒爱鹤清。

不妨烟雨地,相过及晴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答张子白(其二)

桂棹木兰船,相将待济川。

朝来风力便,北上锦帆悬。

捩舵迂江路,迥樯问水田。

猛然发清啸,声出四禅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答张子白(其三)

欲去更徘徊,维舟向晚开。

别僧留白粲,归客踏苍苔。

古道得如此,今人何有哉。

微言难草草,相待隔年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答张子白(其四)

村童歌竹枝,吟得长官诗。

白社思宗炳,黄金铸子期。

河清容吏隐,山静与僧宜。

中宿曾游处,归耕及此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