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其二)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东注。

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

采蕨于山,缗鱼于渊。我徂京师,不远其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的诗篇。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东注。”这里通过河水的流向比喻自己的命运,强调了自己与自然界相比较下的渺小。河水不断东流,就像时间的流逝,不可阻挡,而诗人自身则显得无力和悲哀。

“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思念,他有一个亲人远在海边已经三年未见,这种久别的痛苦让他的内心充满了苦楚。这里“孤侄”一词增添了一份温馨和不舍,显示出诗人对这位亲人的关爱之情。

“采蕨于山,缗鱼于渊。”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采集野生蔬菜(蕨)和捕捉水中的鱼类(缗),透露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艰苦与孤独。

“我徂京师,不远其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即将前往京城,并且不久将会返回。这既是对亲人的一种安慰,也是自己内心对于团聚的渴望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韩愈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也流露出自己对于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蒲中道中二首(其一)

苍苍中条山,厥形极奇磈。

我欲涉其崖,濯足黄河水。

形式: 古风

蒲中道中二首(其二)

古刹栖杮林,绿阴覆苍瓦。

岁晏来品题,拾叶总堪写。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题沈八斋

江斋一入何亭亭,因寄沦涟心杳冥。

绿绮琴弹白雪引,乌丝绢勒黄庭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山居酬韦苏州见寄

孤柴泄烟处,此中山叟居。

观云宁有事,耽酒讵知馀。

水定鹤翻去,松歌峰俨如。

犹烦使君问,更欲结深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