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宿于凉州时所见的壮丽景象。首句“云与雪山连”,展现出一幅云雾缭绕、雪山相连的开阔画面,给人以辽阔高远之感。接着,“不知山向背”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惊叹和迷惘,也暗示了边塞之地的苍茫。
“残日在寒沙,婉娈得月态”描绘了夕阳西下,洒在寒冷的沙漠上,余晖与月光交织,呈现出柔和而神秘的景象。群羊的移动被比喻为流水,“去如水”形象生动,显示出边塞生活的动态美。
“此景夙未历,垂老临绝塞”表达了诗人对此次经历的感慨,年事已高却能亲历如此边塞风光,充满了人生际遇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感叹边地的荒凉,“地远古愁多,草枯残垒在”,透露出历史沧桑和戍边将士的孤独。
“天山一线脉,盘旋走关内”描绘了天山山脉的蜿蜒起伏,穿越关隘,展现了自然的雄浑与险峻。诗人又注意到“流泉满驰道,千里有灌溉”,赞美了边疆地区水源的丰沛,对当地人民的辛勤耕耘表示敬意。
最后两句“风吹大月来,南山忽沉晦”描绘了风起云涌,月亮隐没在山后,天地间显得更加广阔寂静。诗人以“静与长城对”收束,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长城这一历史象征的凝视之中,寓含着对国家边防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沉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凉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深感触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