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凉州

云与雪山连,不知山向背。

残日在寒沙,婉娈得月态。

群羊去如水,远色倏明昧。

此景夙未历,垂老临绝塞。

地远古愁多,草枯残垒在。

天山一线脉,盘旋走关内。

流泉满驰道,千里有灌溉。

巍然古重镇,四郊如拥戴。

风吹大月来,南山忽沉晦。

莽莽天无垠,静与长城对。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宿于凉州时所见的壮丽景象。首句“云与雪山连”,展现出一幅云雾缭绕、雪山相连的开阔画面,给人以辽阔高远之感。接着,“不知山向背”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惊叹和迷惘,也暗示了边塞之地的苍茫。

“残日在寒沙,婉娈得月态”描绘了夕阳西下,洒在寒冷的沙漠上,余晖与月光交织,呈现出柔和而神秘的景象。群羊的移动被比喻为流水,“去如水”形象生动,显示出边塞生活的动态美。

“此景夙未历,垂老临绝塞”表达了诗人对此次经历的感慨,年事已高却能亲历如此边塞风光,充满了人生际遇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感叹边地的荒凉,“地远古愁多,草枯残垒在”,透露出历史沧桑和戍边将士的孤独。

“天山一线脉,盘旋走关内”描绘了天山山脉的蜿蜒起伏,穿越关隘,展现了自然的雄浑与险峻。诗人又注意到“流泉满驰道,千里有灌溉”,赞美了边疆地区水源的丰沛,对当地人民的辛勤耕耘表示敬意。

最后两句“风吹大月来,南山忽沉晦”描绘了风起云涌,月亮隐没在山后,天地间显得更加广阔寂静。诗人以“静与长城对”收束,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长城这一历史象征的凝视之中,寓含着对国家边防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沉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凉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深感触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雪登乌梢岭

古浪河西流,庄浪河东注。

两水各西东,中央此天柱。

昨夜雪嵯峨,长城万峰聚。

眩光鸟雀静,构相龙虎踞。

㠝岏露空隙,是水湍行处。

东水奔黄河,西水穿沙去。

群峰列玉屏,神工施斧锯。

不见马牙山,呼风作哮怒。

形式: 古风

岁晚乞病解官书示子言

初魄无光觉夜寒,绕城冰雪路漫漫。

十年涕泪今何补,一病仓皇死未安。

扰扰世随人意改,冥冥天在雾中看。

支离与子寻诗梦,觉后园林已岁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辛亥除夕感赋时乞病留居兰州城

冥鸿踯躅冻云前,莽莽高城夜可怜。

客至怕谈新历日,病閒聊补旧诗篇。

看人只合成孤醉,守岁何因得早眠。

惆怅难忘玉溪语,可能留命待桑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得寿臣三弟书(其一)

烽火连天白发生,开函收汝泪纵横。

枉谈陈迹埋经史,剩有馀年到弟兄。

归计忽兴闾墓想,惊魂如听乱离声。

传家世业从今尽,留待桑田学耦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