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辛未八月曾宿大安有诗糊粘于壁今次其韵

松阴满地昼庭空,高卷朱帘许燕通。

旅兴总归山色外,春光半在鸟声中。

苔荒石径千家雨,花落瑶阶几树红。

峭壁四时烟不断,却因何事叹飘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首句“松阴满地昼庭空”,以松树的阴凉铺满地面,衬托出白天庭院的清静,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接着,“高卷朱帘许燕通”一句,通过描绘高卷的朱红色窗帘允许燕子自由出入的情景,既展现了主人对自然的尊重与和谐共处的态度,也暗示了居住环境的温馨与开放。

“旅兴总归山色外,春光半在鸟声中。”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将旅人的思绪与山色融为一体,同时通过“鸟声”这一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的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接下来,“苔荒石径千家雨,花落瑶阶几树红。”这两句则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季节更迭的美。荒凉的石径上长满了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而瑶阶上的花朵虽已凋零,但仍有几树红花点缀其间,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生命与时间的永恒主题。

最后,“峭壁四时烟不断,却因何事叹飘蓬。”这两句以峭壁为背景,描绘了四季不绝的烟雾,象征着自然界的恒常与不变。然而,诗人却在此刻发出疑问,表达了对漂泊不定生活的感慨。这种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时间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哲学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82)

林廷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烟霞病叟,成化二十年(1484)成三甲进士,历吏科给事中、工科都给事中,因涉唐寅考场舞弊案,被贬海州判官,弘治十六年(1503)升任湖南茶陵知州,倡建洣江书院,聚生徒讲解儒家经典,风雨无阻,寒署不辍。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福州士兵因索饷哗变,因士兵怨左布政使 伍符裁省月粮。廷玉与副使高文达出面劝解得缓。后因御史董建中劾其拗执褊刻,乞归,家居二十年,著述自娱。嘉靖十一年(1532)病逝,终年78岁。有《南涧文录》

  • 号:南涧翁
  • 生卒年:1483

相关古诗词

秋兴

襜褕快爽得馀凉,深觉莼鲈兴味长。

归雁远投江菼暮,钓船清带渚兰香。

风高海国榕犹绿,秋尽家园橘渐黄。

村酒醒来还更醉,却嫌风月惹人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山庄秋兴

晴峰晓带鹧鸪斑,碧海茫茫咫尺间。

夜雨灯前孤影在,秋风江上几人还。

满偿暮景逍遥愿,参透尘寰梦觉关。

天外浮云随手变,青山常伴野翁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步出西华韵

晴波东注绕宫坊,垂柳依依半负墙。

莺语巧含春雨腻,燕泥清带落花香。

浮萍密藻还相碍,水鸭沙鸥两不妨。

缓步却疑非世界,蓬莱仙境属吾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柬彭敷五韵

□□□□又新年,独对寒灯思悄然。

宦迹岂能随事好,鬓华应不为人怜。

星躔遥与宫壶应,河汉还同禁署连。

几度诗成仍未写,也应羞涩到君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