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日观潮

浙湍浩溔连溟渤,宵昼潮头卷沙出。

中秋三日日欲西,一岁之潮盛今日。

雪山横亘截江来,巨浪翻空生倏忽。

吴儿当此誇善泅,执炬扬旗徐出没。

旁观奚止动精爽,壮士为之犹股慄。

由来习俗竞兹辰,士女欣然勇相率。

纷纷毕集绕长堤,翠盖成阴何栉密。

邦侯乐众为开筵,歌管凌虚遏云物。

玉堂钜公临右席,宾主交辉映簪绂。

注目应同济川念,赏心仍寓和民术。

区区下客久不逢,二纪光阴容易失。

幸陪高会还旧观,聊解叹嗟挥老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杭州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以及当地人民在这一天的庆祝活动。诗人韦骧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潮水的浩瀚与力量,以及人们面对自然奇观时的敬畏与喜悦。

诗中首先描述了潮水的汹涌澎湃,从大海而来,昼夜不息地冲击着沙滩。特别提到了中秋节后的第三天,潮水最为壮观。接着,诗人描绘了潮水如雪山般横亘江面,瞬间巨浪翻腾的景象,令人震撼。在这样的场景下,当地的水手们展示他们的游泳技巧,手持火炬,旗帜飘扬,在潮水中若隐若现。

旁观者无不被这壮丽的景象所吸引,甚至壮士也为之动容。诗中提到,这一天是当地的传统节日,男女老少都积极参与,纷纷聚集在江边的长堤上,形成一片热闹的景象。妇女们撑起翠绿的伞,遮阳避雨,场面井然有序,如同整齐排列的树木。

地方官员也参与其中,设宴款待宾客,音乐与歌声在空中回荡,仿佛能阻止云彩移动。宴会的座次安排体现了尊卑有序,文官与武将、士人与百姓相互辉映,彰显了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诗人最后感慨自己久未有机会亲历如此盛况,感叹时间的流逝。但能够再次见证这一传统节日,他感到十分荣幸,并决定拿起笔记录下这一刻的美好,表达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谗龙

退之昔日谗风伯,今日吾友谗应龙。

应龙闻之两耳卓,急卷海水飞长空。

阴云曀曀为后先,变化赫日成昏曚。

田间槁穗有生意,虢子属纩卢医逢。

望霓万口动一喜,往往备赛求豜豵。

顷之气象复舒霁,飘洒尚不遭溟濛。

龙乎奚尔不努力,遽若有禀还收踪。

天岂虐斯民,不欲为年丰。

林林未必皆咎戾,必有任责当其凶。

蕲君勿龙谗,谗龙非无从。

旱乾水溢各有召,应答不谬如洪钟。

昭昭之鉴明且威,讵敢旷久而忘功。

一欲窃弄权,霶霈私群农。

震怒起旋踵,菹醢灾谁躬。

慎无凝土像夭矫,昼夜狂舞青衣童。

精诚修警感毕听,朝暮膏泽盈寰中。

形式: 古风

陪宜春守皮献臣游化成岩

城闉北出春江阔,铁锁联舟波浪截。

驱车度岸得幽岑,半带云阴青欲活。

何年造化成此岩,谁为高阁依巉巉。

穿岩登阁意思豁,气象百种相交参。

双旌远映苍烟色,山鸟江花俱自得。

使君暇豫真适然,万室鸣弦不知极。

江南旧美传庾公,浩辈爽逸陪游从。

风流不减当时盛,独愧非才列座中。

形式: 古风

上太守陈少卿十韵

风流富川盛,善政久濡沾。

市价童无惑,关讥盗不潜。

卖刀人向本,让路俗知谦。

明府精区处,圜扉绝滞淹。

青纶方调补,内屏幸趋瞻。

直道爰来遇,孤踪岂自嫌。

有时申谳议,仰见霁威严。

志得宁辞贱,公闲倍养恬。

爰须祈汲引,足以慰清廉。

静念官居乐,长言孰可钳。

形式: 排律 押[盐]韵

董都官索署中山亭诗

突兀灵亭倚翠微,纷然尘境此中遗。

高明颇惬星郎意,邃密如嫌俗客知。

吟对青山摇玉麈,醉临华月解银龟。

襟怀蹇蹇安閒久,偃卧多应梦赤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