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山

双塔嵯峨耸碧空,烂银堆里紫金峰。

江流吴楚三千里,山压蓬莱第一宫。

云外楼台迷鸟雀,水边钟鼓振蛟龙。

问僧何处风涛险,郭璞坟前浪打风。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两座高塔巍峨直入青天,像是在银色堆积中矗立着紫色的山峰。
长江横贯吴越楚地绵延三千多里,山势压过蓬莱仙境的第一宫。
远处楼阁在云雾中让鸟雀迷失方向,水边的钟鼓声震动了水中的蛟龙。
询问僧人哪里风浪最险恶,郭璞墓前的江浪拍打着风声。

注释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烂银:比喻月光或雪景如银。
紫金峰:形容山峰颜色鲜艳。
吴楚:古代地区名,泛指江南地区。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楼台:楼阁和亭台。
迷鸟雀:使鸟雀迷失方向。
振蛟龙:形容声音宏大。
风涛险:风浪险恶。
郭璞坟:郭璞的坟墓,郭璞是东晋时期的学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位于江苏镇江)的壮丽景色,以双塔的巍峨和紫金峰的辉煌开篇,展现出山势的雄浑和地理位置的重要。诗人通过“江流吴楚三千里”一句,强调了金山所处的长江下游,连接着吴越之地的广阔水域。接下来,“山压蓬莱第一宫”则将金山与传说中的仙境蓬莱相提并论,增添了神秘色彩。

“云外楼台迷鸟雀,水边钟鼓振蛟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金山楼阁高耸入云,连飞鸟都难以辨识,而水边的钟鼓声则震撼了江中的蛟龙。这样的描绘富有动态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最后,诗人以询问僧人金山何处最险峻收尾,引出了一个历史典故——郭璞墓,暗示了金山的险要地理位置以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开阔,展现了作者对金山独特风貌的赞美和对其历史地位的敬仰。

收录诗词(132)

冯子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自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字:海粟
  • 籍贯:怪怪道
  • 生卒年:1298

相关古诗词

鹦鹉曲

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溜樵父。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鹦鹉曲

逃吴辞楚无家住。解宝剑赠津父。

十年间隶越鞭荆,怒卷秋江潮雨。

想空城组练三千,白马素车回去。

又逡巡月上波平,暮色在烟光紫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鹦鹉曲

才郎于祐咸阳住。是个不识字的田父。

御沟西绿水东流,乍歇长安秋雨。

恨匆匆一片题情,红叶为谁流去。

恰殷勤离得深宫,便得到人间好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鹦鹉曲

青衫司马江州住。月夜笛厌听村父。

甚有传旧谱琵琶,切切嘈嘈檐雨。

薄情郎又泛茶船,近日又浮梁去。

说相逢总是天涯,诉不尽柔肠苦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