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内子王华姜(其四)

皇天何不仁,不念鞠子哀。

不念我君姑,白发方摧颓。

魂魄今越散,逢祭时一来。

我魂在姑前,朝见姑泪涟。

我魂在夫侧,暮闻夫叹息。

稚女未成人,殡宫日匍匐。

我欲乳遗孤,鬼伯相摧逼。

儿寒姑与衣,儿饥姑与食。

劳苦今惟姑,姑将无气力。

谁割我孝慈,皇天不与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内子王华姜》组诗的第四首,表达了对亡妻深切的哀思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诗中以第一人称叙述者口吻,描述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以及在丧偶后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痛苦。开篇“皇天何不仁,不念鞠子哀”,直接表达了对上天无情的愤怒与不满,认为上天不应忽视一个尽心尽力抚养子女的人的哀求。接着,“不念我君姑,白发方摧颓”进一步强调了对亡妻年老体衰、孤独无助的同情。

“魂魄今越散,逢祭时一来”描绘了亡妻的灵魂虽已离世,但每逢祭日仍会前来与生者相聚,表达了一种超自然的情感联系。接下来的几句“我魂在姑前,朝见姑泪涟。我魂在夫侧,暮闻夫叹息”,通过魂魄的视角,展现了生者对亡者的思念与哀悼,以及彼此之间的深情。

“稚女未成人,殡宫日匍匐”描绘了幼小女儿在母亲去世后的无助与悲伤,以及她每日在灵堂前的哀悼。叙述者表达了想要照顾遗孤的愿望,却因“鬼伯相摧逼”而无法实现,体现了命运的残酷与无奈。

最后,“儿寒姑与衣,儿饥姑与食。劳苦今惟姑,姑将无气力”描述了在丧偶后的困境,作为唯一的亲人,既要照顾幼小的孩子,又要面对自己的疲惫无力,凸显了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谁割我孝慈,皇天不与直”则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强烈控诉,认为自己对家庭的孝顺与慈爱被无情剥夺,上天不应如此对待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与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哭内子王华姜(其五)

汝魂毋飞扬,万里随悲风。

汝父为国殇,精爽在榆中。

汝兄亦殉死,黄口为鬼雄。

游魂尚未变,白骨可相从。

汝生不识父,死后见形容。

桓桓大将军,苦战黑山戎。

左手挽人头,右手持秦弓。

须髯怒尽磔,流血被体红。

黄云野莽荡,阴气横苍穹。

前有无定河,后有赫连宫。

父子惊相持,恸哭何时终。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六)

汝魂复何之,汝母在朝那。

生时命奇薄,夫死矢靡他。

孤女藐始孩,提抱出干戈。

伶俜未亡人,被发奔风沙。

汝小既偏孤,汝大又无家。

自汝失天只,骨肉成土苴。

泉下今相遭,烦冤诉无涯。

长城土惨裂,黑水冰峨峨。

严风纵横起,吹汝魂无多。

朝随转蓬飞,暮逐惊沙过。

边地虽故乡,阴寒谁奈何。

母子魂来归,归我罗浮阿。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七)

尔死作归人,我生何聊赖。

恍惚成狂痴,魂梦思交会。

与子合婚来,别离常在外。

相见曾几何,一旦成茫昧。

两载共行役,岂无饥渴害。

诗书相与娱,为道忘颠沛。

彤管我能操,雅琴卿亦解。

自古黔娄妻,偕老多年岁。

如何卿乐贫,独不保少艾。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八)

凄凄灯火光,照我空房寒。

旨酒谁与饮,弹琴谁与欢。

徬徨泪横迸,不寐茹哀叹。

衾帱不忍展,翰墨不能看。

学诗虽未成,才思已波澜。

风雅日弦歌,书写满齐纨。

蕣华不终朝,玉魄难为团。

徒栽同本芝,徒种同心兰。

上天恶贤淑,使我成孤鸾。

梦想何时衰,忉怛摧心肝。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