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渔艇鸬鹚(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描绘了渔人与鸬鹚共同捕鱼的场景,以及对古代历史人物伍子胥的戏谑,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
首句“烹鲤休惊尺素书”,以烹煮鲤鱼的场景比喻日常生活的琐碎,提醒人们不必过于忧虑,如同收到一封简短的信件般轻松。接着,“论功恰似赋芧狙”则以猴子分果子的故事,比喻渔人与鸬鹚合作捕鱼的默契与效率,形象生动。
“桃花源口同为业,莲叶江南识所如”两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渔人与鸬鹚在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同时暗示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生活理想。而“拂舞白鸠长祝噎,铙歌朱鹭亦称鱼”则通过白鸠、朱鹭等鸟类的形象,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谐共生的图景,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扁舟却笑鸱夷子,远听涛声避伍胥”两句,以讽刺的口吻,将伍子胥这一历史人物与渔人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传统束缚的轻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伍子胥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而渔人则是自由自在的象征,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现了他对个人自由和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