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秋风乘夕起,明月照高树。

闲房来清气,广庭发晖素。

静寂怆然叹,惆怅出游顾。

仰视垣上草,俯察阶下露。

心虚体自轻,飘遥若仙步。

瞻彼陵上柏,想与神人遇。

道深难可期,精微非所慕。

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夜景色时的内心感受。首句“秋风乘夕起”,以秋风的起始,引出夜晚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接着“明月照高树”,通过明亮的月光洒在高大的树木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意境。

“闲房来清气,广庭发晖素”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高洁,仿佛整个空间都被纯净的气息所充盈,月光下的庭院显得格外明亮素雅。

“静寂怆然叹,惆怅出游顾”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道路的迷茫与忧虑。

“仰视垣上草,俯察阶下露”通过抬头看墙上的草,低头看台阶下的露珠,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联系起来,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对比的思考。

“心虚体自轻,飘遥若仙步”一句,诗人借由内心的空灵与身体的轻盈,仿佛步入仙境,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瞻彼陵上柏,想与神人遇”则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想象自己能与神人相遇,获得智慧与力量,体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和精神追求的渴望。

最后,“道深难可期,精微非所慕”表明了对深奥道理难以企及的现实认识,以及对过于玄妙之事不甚向往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通过不断的思考与表达,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忧虑,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于自然、人生、理想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5)

何劭(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何曾子。少与司马炎善。炎为晋王太子,以劭为中庶子。炎称帝,转散骑常侍,以受货为有司所奏,免受追究。迁侍中尚书。惠帝立,为太子太师。赵王伦篡位,以为太宰。博学,善属文,甚骄奢,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卒谥康

  • 字:敬祖
  • 籍贯:西晋陈国阳夏
  • 生卒年:?—301

相关古诗词

亮无风云会。安能袭尘轨。

形式: 押[纸]韵

放歌行

容华夙夜零,无故自消歇。

形式:

张把舞草

化工赋群品,动植各有彝。

苟为失其性,猜诧人共疑。

古潼有异草,枝叶何葳蕤。

婥约解人意,婉媚存妓姿。

无风自倾舞,俯仰如有知。

惜哉长路傍,甘为牧竖欺。

我欲植其根,怪物世所蚩。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北岩琴泉

北岩有寒泉,其音寂且清。

譬如焦尾琴,空中调徽声。

入耳自历历,临风常泠泠。

可以解愠抱,可以娱心情。

萧然疏以越,绝响闻青冥。

寥寥太古意,谁复于斯徵。

几欲策藜杖,临之濯尘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