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独露身,三世一切说。
解闻寂静音,方见甘露灭。
从来几生死,何处今堆叠。
不受梦幻缠,红垆存片雪。
不详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遍大海味,具于一滴。尽法界身,足于纤埃。
伫思则灯王之座不能入毗耶之室,敛念则弥勒之门弹指即开。
惟我鼻祖,释迦和尚。初出雪山,即示此像。
以百千亿微尘数身,九十七大人之相。
顿入毫端三昧,而幻此一幅之上。
垂手跣足,顶螺颔丝。超然静深,出三界痴。
如浩荡春寄于纤枝,如清凉月印于盆池。
镂冰琢雪,我作赞词。关空锁梦夫,子其牢蓄之。
稽首净圣甘露门,无量胜身遍沙界。
应诸众生心所求,譬如春色花万卉。
西方肃杀忧愁地,故住宝陀落伽山。
此方教体在音闻,故称名者得解脱。
一切众生杀心盛,痴暗不见不发心。
故现鹰巢蚌蛤中,亦作画师画其像。
菩萨岂有种种心,皆其悲愿力如是。
何人毫端寄逸想,幻出百福庄严身。
屹然欲动千光集,譬如将回紫金山。
瞭然欲瞬众生好,譬如欲坼青莲花。
蛮奴水王来献诚,想见细雨天花落。
众生五浊热恼中,色欲爱见所熏炙。
忽然睹此宝月相,一切毛孔皆清净。
成此不思议功德,皆因上人心所献。
愿我早熏知见香,愿我常披慈忍服。
愿魔障山速崩裂,愿大智慧常现前。
心精遗闻證圆通,自然静极光通达。
我当定如观世音,一切众生愿如我。
汝意有言,枯杌作鬼。我心不生,髑髅则水。
乃知妄觉,一法成二。湛然圆明,百千一耳。
稽首大士,应物而形。随其小大,如谷答声。
千臂执持,千眼观照。以无心故,受用俱妙。
臂如青春,藏于化身。随其枝叶,疏密精神。
唯此瑞相,四十二臂。不越径寸,庄严毕备。
清凉宝月,或慈或威。如欲举足,花轮乘之。
碧螺之间,有佛俨容。如蟭螟虫,巢蚊睫中。
隐于石间,显出蚌蛤。以无碍慈,不择清浊。
我观震旦,种性猛利。由闻思入,甘露灭地。
愿加被我,障尽心开。如观世音,无碍辩才。
我说此偈,万象合掌。何以无碍,敲空作响。
何人寄逸想,游戏浮沤间。
以如幻之力,刻此旃檀像。
坐令众妙好,秀发千花中。
天冠束绀发,铢衣络华鬘。
种种妙庄严,成此功德聚。
当时亿万种,感极则悲号。
楼观出谈笑,秘护百宝攒。
如登睹史天,如集龙华会。
嗟哉像教末,羽嘉成百鸟。
棘生薝卜林,龙神为悲恸。
王臣寔外护,异梦非意思。
愿推明月轮,出此蓬勃烟。
愿回紫金山,安置清凉处。
至今百福相,俨然临人天。
神力吁莫测,拜起涕汍澜。
我谛观十方,实无心外境。
自然离依地,及与遍计执。
即今目所见,非有亦非无。
如像现镜中,非镜亦非像。
愿入此三昧,识心自然明。
于十方国土,而作大佛事。
稽首大慈尊,證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