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题漂母饭信图(其二)》由宋末元初诗人黄庚所作,通过描绘“一饭之恩”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未遇时命运多舛的感慨与同情。
首句“一饭岂能忘漂母”,以“一饭”之事开篇,强调了对那位施予饭食之恩的漂母的铭记不忘。漂母之举,虽小却重如山,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慷慨。这一句既是对历史典故的引用,也是对后世为人处世应怀感恩之心的提醒。
次句“英雄未遇有谁知”,则转向对英雄人物的境遇进行反思。在英雄尚未崭露头角、未被世人所知之时,其才华与抱负往往难以得到认可或实现。这句话蕴含了对那些在逆境中坚持自我、等待时机的英雄们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后两句“可怜屏底丹青笔,不画登坛拜将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着如果有一支丹青妙笔,它不会仅仅描绘英雄在功成名就、登坛拜将的辉煌时刻,而是更愿意捕捉英雄在默默无闻、等待机遇的平凡瞬间。这种视角的转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也寄托了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虽未能大放异彩但依然坚守自我、追求理想的个体的敬意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饭之恩”故事的重新演绎,以及对英雄未遇时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光辉、社会公正以及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咏史之作,更蕴含了对人生价值、道德伦理的探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