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去秋七月登舟逮此一年矣六月晦日午睡觉闻儿女辈相谓曰明朝又是秋风起推枕怅然走笔记之

流萍断梗飞花委,四海茫然无定止。

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

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

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

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

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一年后,于六月晦日午后小憩时,被儿女们的对话触动,想起明日又将是秋风起的日子,心中涌起的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流萍断梗”、“四海茫然”等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首句“流萍断梗飞花委,四海茫然无定止”,以“流萍断梗”、“飞花委”象征着诗人自己如同漂浮不定的萍藻、折断的树枝和随风飘散的花瓣,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归宿。接着,“四海茫然无定止”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漂泊感,四海之内都显得空旷迷茫,没有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诗人将个人的漂泊与历史的流转联系起来,指出古今皆有漂泊之人,自己的悲苦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的人类命运。这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也是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幅秋色渐浓的画面。秦淮河畔的霜叶与枫林交织,苕霅溪边的春风轻拂着蘋芷,这些自然景象既是季节更替的标志,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描述了诗人与家人相伴的生活情景,虽然有酒相伴,但更多的是在烟波浩渺的水上漂泊的愁绪。这里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和期盼。

最后,“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他不知道故乡究竟有多远,只能在模糊的视线中遥望千里之外的家乡。这句诗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诗人想象着通过一封书信与远方的亲人交流,以此缓解内心的孤独和思念。然而,随着明天江上的秋风起,这份期待可能又会化为泡影。这句诗以“征鸿”(大雁)作为寄托,象征着传递消息的使者,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离家一年后的漂泊生活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339)

赵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自号得全居士。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 字:元镇
  • 籍贯: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
  • 生卒年:1085-1147

相关古诗词

泊桐庐县合江亭下昔有得道之士不知姓名结庐山间手植桐数本因谓之桐君县亦以此得名

桐庐县前江合流,合江亭下多客舟。

红楼参差出木末,小市宛转依岩陬。

桐君手植碧桐树,岁岁春风柯叶柔。

白云一去凤不至,暮雨丁零生客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舟中呈耿元直

念昔一笑相逢初,我时尚少君壮夫。

十年再见辇毂下,我鬓斓斑君白须。

落魄朋游嗟我在,艰难兵火与君俱。

酬恩未拟填沟壑,强颜忍复陪簪裾。

浩然胡不径投劾,老矣难堪归荷锄。

田园坟垄乱戎马,是身是处长羁孤。

解维汴岸一篙水,小舟漂兀如鹥凫。

对床推枕坐叹息,此行未肯悲穷途。

胸中炯炯时一吐,与生俱坐宁籧除。

只今云台罗俊彦,鄙贱老丑憎朴疏。

跃马食肉付公等,浮家泛宅真吾徒。

与君转柂从此逝,秋风万里吹江湖。

形式: 古风

阅陶集偶有所感

彭泽县令八十日,束带耻为升斗污。

二十四考中书令,端委庙堂挥不去。

两公于此固无心,钟鼎山林随所寓。

慎勿蹉跎两失之,岁晚要寻栖息处。

形式: 古风

谢人惠麦穗

愚轩卧病空瓶储,市米不得如求珠。

邻翁馈麦穗盈筥,或揉或簸喧庭除。

磨雷隐隐破霜瓣,家童执爨烟生厨。

须臾粥成劝我食,齐眉举案烦妻孥。

病馀聊复润喉吻,软滑盈盈如膏酥。

宛然长粳欲争长,加以白豆为参舆。

童儿作颦若不足,老夫大笑为有馀。

虎头食肉非不美,回视利害为何如。

平生不耕啖此物,垄头汗滴惭耕夫。

淡中有味足养福,为君努力餐一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