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象郡(其一)

裨海环□□,□□□□国。

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

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

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

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

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

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到象郡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首句“裨海环□□,□□□□国”描绘了象郡四周环海的地理特征,暗示着此地与外界的隔绝,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将面对的新环境。

“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表达了诗人对人类探索欲望的理解,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即将面临的挑战的思考。

“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引用古代传说中的大禹和舜帝,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未知领域的广阔,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

“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描述了诗人迁居到远离家乡的地方,但依然能看见北斗星,象征着无论身在何处,心中总有故乡的方向。

“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道路,看到南北方向的邮传,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逐渐熟悉,也反映了他对新环境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梦中也能回到故乡,而行走在异乡的路上,每一步都清晰地指向着家乡的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初到陌生之地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也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历史的敬畏。

收录诗词(11)

李格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琦传》)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县)司户参军、试学官,后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郡守见他清贫,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他断然谢绝,表现了廉洁清正的风节

  • 字:文叔
  • 籍贯:山东济南历下
  • 生卒年:约1045~约1105年

相关古诗词

初至象郡(其二)

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

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

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

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

彼时张曲江,此时余襄公。

二子稍颖脱,一洗凡马空。

斯文隔裔土,后生昧华风。

闽中要常衮,剑外须文翁。

形式: 古风

初至象郡(其三)

秦扁不南游,医方略岚嶂。

茅黄秋两淫,与疟盖同状。

咒师乌能神,适市半扶杖。

吾欲养黄婆,母壮子亦王。

妙药只眼前,乞汝保无恙。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初至象郡(其四)

居近城南楼,步月时散策。

小市早收灯,空山晚吹笛。

儿呼翁可归,恐我意惨戚。

从来坚道念,老去倦形役。

天其卒相予,休以南荒谪。

宴坐及此时,聊观鼻端白。

形式: 古风

绝句(其一)

步履江村雾雨寒,竹间门巷系黄团。

犹嫌肮脏惊鱼鸟,父老相呼拥道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