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俊的《述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贤德之士以及传统美德的深切关怀与怀念。
首联“绵薄何能受,衰颓转见亲”,诗人感叹自己微小的力量难以承受国家的重任,但在国家衰败之时,却更加亲近国家,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责任感。
颔联“身多为国瘦,家颇好贤贫”,诗人以自身为例,说明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他推崇贤德之人,即使生活贫困也愿意与之交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人才的重视。
颈联“山斗瞻依近,羹墙梦寐真”,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国家比作高山,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比作仰望高山;将贤德之士比作墙上的羹汤,表达了诗人对贤德之士的敬仰和渴望接近他们的心愿。
尾联“陶型心故在,末俗几还淳”,诗人提到古代的陶器模型(陶型)仍然存在,象征着传统的美德和价值观并未完全消失;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末俗)逐渐偏离传统美德的担忧,并希望这种淳朴的风尚能够回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贤德之士以及传统美德的深刻思考和强烈情感,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