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乌行

木之用髹漆,初以为美观。

睹兹赤乌材,乃知漆为木之九转丹。

风雨霜露不能入,所以远历晋魏犹坚完。

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经千年。

凡物皆尚新,惟琴独求旧。

古人遗迹既已少,近作吾无千岁寿。

木不断生意,雨旸犹相通。

及兹生意尽,发声始与金石同。

巍巍乌龙山,岩壑秀且雄。

桐江在其南,溟渤居其东。

长滩落深峡,灌木号巅峰。

子胥朝夕鼓馀怒,子陵庙貌存高风。

托根于此岂复有,凡木感化何让龙门桐。

我本山林人,奔走鬓已翁。

何期造物私,锡此哀吾穷。

琴成灭迹入深谷,歌咏尧舜甘长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赤乌行》由元代诗人鲜于枢所作,通过描绘赤乌木材的珍贵与琴的特殊价值,展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以“木之用髹漆”开篇,点明了木材与漆的结合之美,随后转折至赤乌木材的独特之处——其质地如同经过九转丹炼制的木料,具有极强的耐候性,即使历经晋魏时期的风雨霜露,仍能保持坚固完好。这一段将赤乌木材的珍贵与坚韧形象地展现出来,引出下文对木材与人的生命状态的类比。

接着,诗人将赤乌木材与厚葬中的珠玉相提并论,以此强调木材的珍贵,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度奢华的批判。在“凡物皆尚新,惟琴独求旧”的对比中,突出了琴作为艺术品的独特价值,它追求的是时间的沉淀与历史的痕迹。

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自然与艺术的关系,指出木材虽断绝了生长,但与自然界的雨露阳光仍然保持着某种联系。当木材的生命力耗尽时,它发出的声音却能与金石之声相媲美,象征着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最后,诗人以赤乌山的巍峨与桐江的壮丽为背景,描绘了子胥与严光(即子陵)的故事,以及他们与赤乌木材之间的关联。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艺术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0)

鲜于枢(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尚书夜山图

世人看山在山下,李侯看山向绝顶。

世人画山画白日,李侯画山摹夜景。

绝顶看山山更奇,夜景摹出人少知。

远山苍苍近山黑,岩树历历汀树微。

天高露下暮潮息,月明一片寒江迟。

藏深乐渊潜,惊定安林栖。

耳绝城市喧,心息声利机。

古人无因驻清景,高侯有笔能夺移。

容翁复作有声画,冥搜天巧为补遗。

后来知有李侯之德高侯画,千年人诵容公诗。

形式: 古风

建德溪行二首(其一)

山截溪将断,川回路忽通。

鸟声青嶂里,人语翠微中。

玄圃参差是,桃源想像同。

平生苦行役,翻爱打头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建德溪行二首(其二)

碧水一千里,青山十二时。

推篷皆是画,移棹总堪诗。

乐此浑忘倦,公焉遂及私。

船头有官酝,时复一中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湖上新居

吾爱吾庐好,临池搆小亭。

无人致青李,有客觅《黄庭》。

树古虫书叶,莎平鸟篆汀。

吾衰岂名世,讵肯苦劳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