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独归

浩浩北风吹战尘,还乡无复见乡人。

四郊荒草斜阳外,一树寒梅野水滨。

偶有新诗题甲子,勿惊初度过庚寅。

僧庐夜宿明朝别,默念莪蒿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岁暮独归》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通过描绘冬日归乡途中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浩浩北风吹战尘”,开篇即以凛冽的北风和战场上的尘土,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归途中的艰难与复杂心情。接着“还乡无复见乡人”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归乡却难以见到故人的无奈与伤感。

“四郊荒草斜阳外,一树寒梅野水滨”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荒凉的郊野与孤傲的寒梅并置,既展现了自然界的萧瑟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寒梅在严冬中独自绽放,寓意着诗人虽身处逆境,仍保持高洁品格的决心。

“偶有新诗题甲子,勿惊初度过庚寅”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珍惜。在归乡的路上,他或许偶有所感,提笔写下新诗,记录下这一路的思绪与感悟。这里的“甲子”和“庚寅”分别代表年份的纪年方式,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深刻体悟。

最后,“僧庐夜宿明朝别,默念莪蒿泪满巾”两句,表达了诗人归乡后的短暂宁静与即将离别的不舍。在僧庐中度过一夜后,清晨即将再次踏上旅程,心中默念着家乡的植物“莪蒿”,泪水不禁湿透衣襟。这一场景不仅描绘了诗人离别前的哀愁,也寄托了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西胶山下雪晴

一夜雪深二尺强,石人堕指冰蚕僵。

犹喜金乌两翅冻不折,天明飞出海上之扶桑。

老夫晨起胶山下,风景看来浑似画。

连山万顷玉为田,隔水数家银作舍。

田中筑城团义兵,日高未饭饥肠鸣。

黄泥冻地硬如铁,白柄短锄铿有声。

不辞受寒饿,但恐亏工程。

将军踏雪来点名,万夫鹄立颤且惊。

马前壮士五色□,棒头性命鹅毛轻。

余生悔不习兵法,雪夜擒吴书奏捷。

客阎抱膝漫悲歌,奈尔义兵寒若何。

形式: 古风

丹阳陈天倪及其弟刚中奔牛陈心远诸羽士避兵洞庭山寄此代简

洞庭林屋聚群山,问讯曾逢卖橘船。

湖上白鱼多满尺,山中朱果不论钱。

仙家犬吠云连屋,泽国龙吟月满天。

辟谷有方烦寄我,吾将多与世人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寒食日闻乡信口占

邻舍惊呼避蝮蛇,老妻嗔怒唾乌鸦。

谁知昨夜三更雨,又送春风一度花。

寒食清明人上冢,夕阳芳草客思家。

愁来复绕青山去,何处垆亭酒可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过鸿山访孟伯坚周履道不遇

班马文章驾并驰,云龙追逐去何之?

门前流水垂杨柳,屋上青山叫子规。

三月又逢修禊日,一觞还忆太平时。

可怜潦倒无家客,满目风尘两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