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于晦若自南海还蜀旋赴天津幕府

蜀国春寒连夏月,江波未泛峨眉雪。

越中高士去复来,万里奇游何撇■。

当年揽秀采琼英,暂入金门听凤鸣。

忽然蹭蹬粉墙里,却作赀郎同舍生。

南归观海海如雾,正见彭张竞笳鼓。

宿望高名一代无,苦欲相留掉头去。

狄山抗请诛相臣,今君肯向合肥门。

浊河清济竟谁是,仰天一笑看浮云。

廿年和战忧危大,只与世人生富贵。

贾胡反覆那足言,案甲论兵误群帅。

伊犁交趾争蜗蛮,谁识真人但闭关。

偶从谭笑挥八极,陆贾张骞相往还。

井蛙自古嗟梁益,今日西陲盛宾客。

已见终军出散关,更看马援还京国。

东西南北尽销兵,书剑苍茫海上行。

何日东朝求实用,请君多谢汉公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蜀地的季节变换,从春寒到夏日,江面仍未见峨眉山雪的景象。诗人提及越中的高雅之士频繁出游,而主人公的经历则起伏不定,从金门听政的辉煌到沦为贫贱的僚生。他南归途中见到壮阔的海景,感叹彭张的军事活动,对于名声的追求和世事的变迁有着深沉的感慨。

诗人提到狄山抗请之事,暗示时局动荡,而晦若将去天津任职,对未来的政治格局表示疑惑。诗人认为二十年间战乱不断,世人沉迷于权贵生活,而真正的英雄却被忽视。他以陆贾、张骞的典故,表达对开阔视野和交流的向往,批评了井底之蛙的狭隘。

诗的结尾,诗人期待一个实用主义的时代,希望晦若能在朝廷中发挥影响力,为国家带来实际的变革。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才的期盼。

收录诗词(112)

王闿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又字壬父,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 字:壬秋
  • 号:湘绮
  • 籍贯:咸丰二年(1852)举
  • 生卒年:kǎi)运(1833—1916

相关古诗词

泰山诗孟冬朔日登山作

崇高极富贵,岩壑见朝廷。

盘道屯千乘,列柏栖万灵。

伊来圣皇游,非余德敢升。

良月蠲吉朔,攀天叩明庭。

时雨应泠风,开烟出丘陵。

仙华润春丹,交树盖秋青。

肃肃洗神志,坦坦跻元扃。

既知中天峻,不待超八纮。

翼如两嶂趋,纬彼四岳亭。

将睹三光正,端居心载宁。

形式: 古风

答赠袁章京昶袁语及西藏旧计谬以刘向陈汤相比因伤丁文诚怃然有作

东里乐吴缟,南工论楚剑。

真知世所希,外赏谁能鉴。

余本支离士,人形偶然犯。

寝迹恣闲游,适来访朝坫。

彼美在彤闼,特达光圭剡。

瞻言弥六合,计画符深念。

昔参断臂谋,意绝英俄瞰。

人亡远图止,语合雄襟憾。

谬许愧刘陈,千时异郦范。

风寒燕市静,烛暖清觞汎。

将回已灰心,吁谟待君验。

形式: 古风

上海客舍晓坐听雨

久别江南雨,春声似故山。

市喧贪晓静,舶散待潮还。

楚俗余珠履,禽言效越蛮。

晨门莫相访,即此闭柴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洞庭归舟酬叶损轩大庄吴中赠别诗因及陈芸敏

卅年不见林屋山,东南竹箭青琅玕。

江山才俊相映发,使我万里开心颜。

石林才子文章伯,暂学陶潜出彭泽。

故人假节选宾僚,拄笏清秋看山色。

郑公子,陈翰林,外台三妙成知音。

山塘黄花五湖蟹,一醉可抵千黄金。

怪君来迟惜秋暮,放我扁舟踏霜去。

郑君写作红树图,青山一发南徐路。

图背题诗别思深,梦中吟想见君心。

折腰便作尘中吏,挥手还思海上琴。

祇今海内风流歇,世业传家只闽越。

林陈郑沈多故人,春兰秋菊长无绝。

君家传经比贺刘,岂但诗句陵沧洲。

山中旧宅松竹好,眼底浮云风月秋。

新篇旧制落吾手,应胜与君三日留。

长江浩荡日鸥冷,南州冬树青青影。

归舟乘月过君山,犹似吴船酒初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