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纪事二首(其二)

古人制昏礼,所贵在人伦。

冠笄年既迈,受币方交亲。

后世虽偷薄,十中五犹遵。

如何至今日,彝典俱湮沦。

男痴已合配,女幼皆成姻。

安知虑夭寿,奚暇占吉辰。

媒妁走市井,鼓吹喧城闉。

百年祗仓卒,大事为因循。

问之何遽然,诏云选佳人。

传闻至太甚,意失非本真。

正道难化俗,讹言易惑民。

于初苟不慎,其末弊将臻。

寄声秉钧者,风俗何时淳。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此诗《閒居纪事二首(其二)》由元代诗人蒲道源创作,通过古风叙述了社会习俗变迁与传统道德观念的流失。诗中以古代婚礼制度为切入点,对比古今婚嫁习俗的变化,表达了对传统礼仪逐渐被现代社会风气侵蚀的忧虑。

首句“古人制昏礼,所贵在人伦”,开篇即点明古代婚礼注重的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接着,“冠笄年既迈,受币方交亲”描绘了古代青年成年后接受聘礼,正式结为亲眷的情景,强调了仪式的庄重和家庭关系的建立。

然而,“后世虽偷薄,十中五犹遵”转折,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风气日渐浮躁,但仍有一部分人坚守传统。接下来,“如何至今日,彝典俱湮沦”表达了对传统礼仪逐渐消失的感慨。

“男痴已合配,女幼皆成姻”描述了现代社会中,男女婚配不再遵循传统年龄和时机,而是更多地受到市场和舆论的影响。“安知虑夭寿,奚暇占吉辰”则反映了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对生命长度和婚嫁吉日的忽视。

“媒妁走市井,鼓吹喧城闉”形象地描绘了现代婚介市场的活跃,以及随之而来的喧嚣和商业化。“百年祗仓卒,大事为因循”感叹于婚姻大事往往仓促决定,缺乏深思熟虑。

“问之何遽然,诏云选佳人”提出疑问,为何如此急切地选择配偶?“传闻至太甚,意失非本真”指出传闻可能误导人们,偏离了婚姻的本质。

最后,“正道难化俗,讹言易惑民”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难以改变世俗偏见的无奈,“于初苟不慎,其末弊将臻”警告若不谨慎对待婚姻大事,未来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寄声秉钧者,风俗何时淳”呼吁掌权者关注并引导社会风气向善,期待风俗能够逐渐恢复淳朴。整首诗通过对古今婚嫁习俗的对比,深刻反思了社会变迁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珍视和对社会风气改善的期盼。

收录诗词(77)

蒲道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府史窦彦立迁调奉元

蔼蔼府中英,夫谁可屈指。

窦君长安人,众论共推美。

气和更敏才,志锐方壮齿。

留胸无芥蒂,出语有纲纪。

一朝过我辞,试问其所以。

庙堂新立法,为吏互迁徙。

简书迫程期,信宿不容止。

门当道途旁,所幸还乡里。

闻之心惘然,别绪纷莫理。

一杯送归鞯,一言赠吾子。

人生重名节,不义深可耻。

青云路虽高,欲致由践履。

去去宜勉旃,好音行洗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次德衡弟韵

古道不可作,转觉浇风长。

人心所去就,但与时炎凉。

燕石藏什袭,连城遗路傍。

汝贤乃迂阔,汝直成狂徉。

世味鼎一脔,人争染指尝。

伊我澹无虑,箪瓢身世忘。

处污奚害洁,视变皆为常。

彼哉声利徒,末路空皇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春晚山茶始开示德衡弟

山茶本冬花,憔悴遂开晚。

侪辈斗芬芳,己独尚息偃。

及兹春事深,渥丹始赫烜。

参列姚魏前,正色无婉娩。

因之观我生,平昔匪骄蹇。

衡门自栖迟,临老遇推挽。

朱紫皆少年,迹亲心自远。

华颠岂怀荣,田里幸得返。

功名船上滩,岁月轮下坂。

抚树三叹息,岁寒同缱绻。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仲春十三日大风雪

两日东风何作恶,横将桃李花吹落。

阳和歘忽变寒威,晓来陡觉春衫薄。

纷纷扑面飞虫乱,细看六花惊雪作。

须臾眼界失旧观,玉殿琼林起沙漠。

细思节物恐差谬,始信化工难测度。

初迁乔木悔新莺,久屈重泉愁尺蠖。

仰天致诘不我酬,运候果谁司橐籥。

便当努力战客阴,一扫晴空开六幕。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