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林烃的《府江渡》描绘了诗人乘舟穿越府江的艰难旅程,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
首句“朝发阳朔崖,暮次昭潭渡”,以时间的变换勾勒出旅程的起始与结束,阳朔崖与昭潭渡作为地点标志,暗示了行程的跨度与变化。接着,“行迈千馀里,孤舟日东骛”两句,通过数字“千馀里”强调了旅程的遥远与艰辛,而“孤舟”与“东骛”则描绘了舟行的孤独与方向的明确。
“川途阻且长,耳目渐非故”表达了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以及随着时间推移,环境与心境的变化。接下来的“巉岩夹崇山,杈枒罗茂树”描绘了沿途的壮丽山景,同时“四望寡人烟,三时昏瘴雾”则突出了荒凉与迷雾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神秘与孤寂的氛围。
“深林蹊径绝,怪石波涛怒”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雄伟与险峻,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危险与不可预测性。“虎穴幸徙踪,狼烽犹置戍”则通过历史遗迹的描述,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与厚重感。
“客子独何为,艰险常道路”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旅程目的的反思,以及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孤独与坚持。“虽怀叱驭心,宁免垂堂惧”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自由与冒险,又对未知充满畏惧。
最后,“白日易蹉跎,玄发忽改素”感叹时光流逝之快,青春易逝,岁月无情。“人生苦拘束,多为浮名误”表达了对社会束缚与名利追求的批判,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万事良悠悠,达生庶可慕”则在总结中表达了对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追求。
整体而言,《府江渡》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体验的诗歌,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个人价值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