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裴中丞

六年西掖弘汤诰,三捷东堂总汉科。

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

应笑白须扬执戟,可怜春日老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在西掖六年主掌重要诏令,三次在东堂主持全面汉官选拔。
政绩如同风霜般凝练万物,言语能沟通天地至和之道。
清正的威严更增朝廷的庄重,圣明的恩泽曾丰富了文笔。
应笑我满头白发还执着仪仗,感叹春日已老却仍需坚守职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朝廷中的政绩和影响力,充满了对其能力与品德的赞誉。开篇提到的“六年西掖弘汤诰”、“三捷东堂总汉科”表明这位官员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其治理之功绩被广泛认可。

接下来的“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则进一步强调了其政策对自然界和人间秩序产生深远影响,仿佛其言论能够使天地和谐,万物皆顺。这里的“风霜”指的是严寒的气候,而“成物色”暗示了官员治理下的国家形象得以显现;“语回天地到阳和”则是说他的话语能带来天地间的和谐与温暖。

第三句“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进一步突出了这位官员的权威和影响力。“清威”意味着其执法公正无私,而“更助朝端重”则表明他在朝堂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圣泽曾随笔下多”则是说他的恩惠如同他的笔墨一样丰富,广泛传播。

最后两句“应笑白须扬执戟,可怜春日老如何”则转向了官员的个人情感和境况。这里的“白须”指的是官员年迈,“扬执戟”可能是对其仍旧坚守岗位不退的赞美;而“可怜春日老如何”则表达了一种对于官员虽已年老但依然在职的哀愍之情,感叹时光流逝,他的春天已经过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官员政绩和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其深深的敬意和不舍。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与李文仲秀才同赋泛酒花诗

若道春无赖,飞花合逐风。

巧知人意里,解入酒杯中。

香湿胜含露,光摇似泛空。

请君回首看,几片舞芳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元日观朝

北极长尊报圣期,周家何用问元龟。

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

阊阖回临黄道正,衣裳高对碧山垂。

微臣愿献尧人祝,寿酒年年太液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一)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

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

衣冠南面薰风动,文字东方喜气生。

从此登封资庙略,两河连海一时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二)

临轩启扇似云收,率土朝天剧水流。

瑞色含春当正殿,香烟捧日在高楼。

三朝气蚤迎恩泽,万岁声长绕冕旒。

请问汉家功第一,麒麟阁上识酂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