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石壁间见林择之题字缅怀其人赋此

平生子林子,一别今几春。

宁知林壑中,忽见题墨新。

巉巉屹苍石,恍若对其人。

徘徊不忍去,我怀谁为陈。

自子来江东,相去亦已迩。

谓当复相逢,跂首日望子。

云何竟差池,又此隔千里。

凭高久伫立,飞鸿渺烟水。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生的朋友林子,自从分别至今已有多少个春天。
谁能料到,在这山林深处,忽然看见了你的新题墨迹。
那峻峭挺立的青石,仿佛你就在眼前。
我在原地徘徊不愿离去,我的心情向谁倾诉呢?
自从你去了江东,我们相距其实并不远。
我曾以为很快会再相见,每天抬头期盼着你的到来。
为何最终却失之交臂,如今我们相隔千里。
我独自站在高处久久站立,望着远方的鸿雁消失在烟水之间。

注释

平生:一生。
子:对对方的尊称。
林壑:山林沟壑。
题墨:题写的新墨迹。
巉巉:险峻的样子。
屹:耸立。
跂首:抬头期盼。
差池:错过、失之交臂。
凭高:登高而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不舍。开篇即点出诗人与子林的别离,时间已过多个春季,但在林壑中发现友人的墨迹,如同看到他的身影一般令人触动。巉巌的苍石仿佛变成了倾听者,让人产生了对话的错觉。

诗人徘徊不忍离去,心中怀念着谁,这里的“陈”字可能暗指过去的时光或旧友。自从子林离开江东相隔两地,时间已经过去,但内心渴望再次相见。诗人日夜盼望,却只能看到远处的云天和烟水。

最后一句“飞鸿渺烟水”则是对遥远距离的形象描绘,如同空中的鸿雁在茫茫烟水之间飞翔,凸显了彼此间的遥远和孤独。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深沉而持久的情感,以及面对友人的离别时内心的寂寞与无奈。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严庆胄射策南归迂途相访六月二十有一日同游城南书院论文鼓琴煮茶烹鲜徘徊湖上薄莫乃归明日作别书此为赠

炎暑盛三伏,驾言得清游。

城南才里所,便有山林幽。

崇莲炫平堤,修竹绿高丘。

方兹闵雨辰,亦有清泉流。

举网鲜可食,汲井瓜自浮。

丝桐发妙音,更觉风飕飕。

喜无举业累,独有讲学忧。

逮子閒暇日,微言要穷搜。

譬彼治田者,黾勉在勿休。

但勤穮蓘功,勿作刈穫谋。

虽云千里别,岂无置书邮。

祝子时嗣音,慰我日三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其一)

古今同活法,妙处在阿堵。

浮云不作祟,白黑可坐数。

穷冬掩关卧,岂为作诗苦。

挑灯读韦编,至味可深咀。

形式: 古风

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其二)

新春风雨中,日日鸠鸣屋。

小园政可步,柰此泥涴足。

却坐问樽酒,知足乃不辱。

一杯径陶然,敢羡车载曲。

形式: 古风

别离情所钟十二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严陵(其一)

别离情所钟,会合意无斁。

如何仅踰岁,复赋弟行役。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