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依然朱邑祀桐乡,岁久方知惠泽长。
八卦山前人似织,不关菊酒赛重阳。
这首诗描绘了朱邑在桐乡的祭祀活动,时间的流逝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的恩惠之深远。在八卦山前,人们如同织布一般密集,这场景与庆祝重阳节无关,而是对朱邑德行的纪念和敬仰。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展现了朱邑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其影响的持久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不详
苞川。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
少时了了大时差,游戏徒教误岁华。
莫惜十年迟树木,飘零容易是唐花。
鸡皮三少总人妖,莫讶娄猪定宋朝。
不惜金笼饲黄脰,秋风无数老来娇。
兴筑功同苏白堤,政成偕乐与群黎。
玉箫金管归何处,阁阁荒蛙傍草泥。
虎须手捋自棼迷,那更围鱼一网提。
布裤不辞都脱却,春风处处勃鸠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