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有月俄为云掩因怀孙吟秋再叠前韵

纯孤出海奔且蹶,流光欲补前宵阙。

此时大地腾哗声,我欲不狂心勃勃。

穿林一线栖乌翻,下砌三砖语虫歇。

巡栏索句方沈吟,又见织云卷如发。

美人隔帷花隔烟,纵好无如间芒忽。

祇将彩翠输鲜鳞,不借华膏鍊尘骨。

弥留渐觉意僭悽,舍去尚馀心仄兀。

中宵风露凄已寒,达曙星河澹将没。

后时好景还蹉跎,便有清歌讵能发。

遥知故人怊怅同,雁夜迢迢悄难越。

相看咫尺不相亲,眄君如眄云中月。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十六夜晚月被云遮掩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与云层交织的景象,以及月光隐没后的寂静与寒冷,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首句“纯孤出海奔且蹶”,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从海面升起,穿越云层的景象,既有动感也带有一丝孤独感。接着,“流光欲补前宵阙”则表达了月光试图填补夜晚的空缺,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希望。

“此时大地腾哗声,我欲不狂心勃勃”两句,通过对比大地上的喧嚣与内心的平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穿林一线栖乌翻,下砌三砖语虫歇”描绘了月光穿过树林,乌鸦翻飞,虫鸣声停歇的宁静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

“巡栏索句方沈吟,又见织云卷如发”则展示了诗人独自漫步,思考诗句,同时注意到云朵如同头发般卷曲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美人隔帷花隔烟,纵好无如间芒忽”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即使美好也难以触及。接下来的“祇将彩翠输鲜鳞,不借华膏鍊尘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法跨越的距离感,诗人只能将美好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

“弥留渐觉意僭悽,舍去尚馀心仄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即使离开,心中仍存有深深的孤独感。最后,“中宵风露凄已寒,达曙星河澹将没”描绘了深夜的寒冷和星河逐渐消失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失落的情绪。

“后时好景还蹉跎,便有清歌讵能发”则表达了诗人对错过美好时刻的遗憾,即使有清歌想要表达,却难以言表。最后一句“遥知故人怊怅同,雁夜迢迢悄难越”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即使距离遥远,也无法阻止心中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情感丰富而深沉。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十七夜偕张秀才嘉会谈是夜有月三叠前韵

倾囊斗酒谋竭蹶,一任清光满瑶阙。

且烹苦茗谈千秋,撝叱嬴刘诋平勃。

堂深夜寂鬼不窥,放言危论何由歇。

朗吟震屋飘瓦松,散步巡阶破石发。

太息君才竞老苍,吁嗟吾意真悠忽。

谁家长笛声入云,吹裂巴山老猿骨。

顿觉长空净泬寥,不知方寸起突兀。

我曹抚运聊蓬行,若个怀奇久芜没。

即看天上詹诸光,忍待今宵亦终发。

再逢兴会宜招寻,豫恐离乡间秦越。

送君出门复入门,不忍多看是残月。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夜饮孙吟秋斋头邻家火发归而成此并讯吟秋

朝来我读吟漱诗,光燄万丈腾陆离。

夜来更饮吟秋酒,华烛满堂生白昼。

居然夺席上众宾,绝似烂额焦头人。

似闻车辖已投井,又报鱼钥先扃门。

我谓吟秋毋狡诡,准拟今宵腐肠耳。

可怜小户当初筵,已见流珠眼芒起。

起看四坐方清谈,霏霏玉屑吹微酣。

不知泥醉竟胡底,侧耳街鼓挝才三。

谁将此意达天听,天笑狂奴此宵病。

传呼列缺导祝融,咨汝解围惟奏功。

彤幢紫纛倏飘下,中堂哄饮犹詾詾。

一声炮解天地拆,东舍已作阿房宫。

各将酒面看天色,泼翻血海无其红。

主人危坐掣客肘,我奋排筵绝裾走。

手挥烟爓一奔蛇,鬼哭神嚎一回首。

归来火速笺游光,我醉已醒毋披猖。

倏然火灭天亦晓,作诗急讯吟秋老。

形式: 古风

发镇阳

又趁西风事薄游,冷装依旧拨吴钩。

凄凉道路看人面,浩荡川原信马头。

终古远山埋落日,半生华发战高秋。

眼看如此淮南地,独倚凉天写四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夜燕张荪圃座(其一)

白雪吴儿发曼声,华堂九月啭雏莺。

众中几点听歌泪,不到歌阑未敢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