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连雨独饮

陶翁固贫士,异患犹不干。

公田足种秫,亦且居一官。

我无半亩宅,三旬才九餐。

况多身外忧,有甚饥与寒。

委怀穷櫩下,何以开此颜。

清风飒然至,高歌吾掩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戴良所作,名为《和渊明连雨独饮》。诗中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

首句“陶翁固贫士”,以陶渊明自比,表明自己虽为贫士,却坚守着内心的独立与自由。接着“异患犹不干”一句,说明即便遭遇不同寻常的困难,也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陶渊明拥有足够种植高粱的公田,并得以担任一官,而诗人则感叹自己没有半亩之地,一个月仅能吃九餐,生活之艰难可见一斑。

“况多身外忧,有甚饥与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生活的困顿,不仅饥饿与寒冷困扰着他,还有诸多身外之忧,使得他的生活更加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委怀穷櫩下”,诗人只能将情感寄托于简陋的住所之中,寻求心灵的一丝慰藉。

然而,“何以开此颜”,面对如此困境,诗人不禁发问,如何才能让自己的面容不再愁苦?在这样的追问之后,诗人找到了答案:“清风飒然至,高歌吾掩关。”他相信,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自然界的清风也能带来一丝凉爽,而通过高声歌唱,可以暂时忘却烦恼,关闭外界的喧嚣,找到内心的一片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困境的直接描述,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周伯温侍御席上赋

淅淅扇晨飙,涂涂散暝霏。

翳翳繁阴结,凄凄阳卉腓。

开冬感徂物,高会洽音徽。

嘉肴荐文理,芳醑献兰卮。

列坐侍星弁,骈筵簉绯帷。

绮席全当牖,朱帘半隐扉。

已酣亭上酌,复玩轩中奇。

美话既愉心,丽句更流思。

清事古难偶,欢合情所希。

及今不为乐,后兹将待谁。

但乏琼玖报,虚蒙桃李施。

惟祝养生年,黄发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游湖上诸山

澄湖总地德,连山雄㝢县。

岚气川上浮,林影波中见。

东临带吴会,北拒衿楚甸。

上峙岫如复,下亘水成练。

参差窥粉堞,出没露丹殿。

宏丽迈前闻,游观踰昔践。

君侯挺奇兴,轩盖此追衍。

云随朱旆扬,路绕赪霞转。

五药芳可采,三芝秀堪搴。

升高望已骋,即卑趣仍展。

愿言谢羁缠,久兹事攀援。

结网政未能,临渊亦徒羡。

形式: 古风

同杨文举提学游虎丘

疲荣厌府寺,思閒爱林丘。

今晨偶从告,薄言为兹游。

舆马出城郭,冠盖集朋俦。

寻云共陟岘,吟风同倚楼。

池浸剑光冷,石拱讲堂幽。

丘虎馀昔势,憨泉溢前流。

旧听已咸践,新赏复旁搜。

树杪吴岫出,天末楚云浮。

睇迥距遥甸,临卑抚平畴。

万象固如昨,六龙宁暂留。

且兹酌芳醴,相从涤繁忧。

岂不念行役,天道良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陈敬初小丹丘

遥遥念乡县,晚志重仙灵。

结搆避公馆,卧游资赤城。

澜漫泉涌渠,合沓云翼棂。

峭崿天末起,飞流户外清。

山川隔旧赏,庭院畅新情。

静有幽事悦,动无尘虑萦。

何必践台岳,兹道可长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