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篇

江城三月艳阳时,杨花如絮飞参差。

悠悠宛转知谁系,历乱轻盈不自持。

可怜朝散铜池里,可怜暮落章台市。

闲逐游丝去复来,细萦花片低还起。

灞桥系马及芳辰,白门藏乌过上春。

吹入妆楼全误粉,飘将舞席半成尘。

乍高随鸟没遥空,渐卑趁燕绕帘栊。

花飞猗靡如回雪,质轻流便不因风。

因风回雪何绰约,偏从芳甸穿香阁。

东舍王昌暂寄踪,西邻宋玉聊栖托。

迹方荡子少宁居,命怜贱妾多轻薄。

其奈萧疏欲尽春,已觉繁华不如昨。

条风布暖水流澌,池边林畔始垂丝。

小小叶间分翠黛,盈盈树下斗腰肢。

而今弃掷将何道,而今转薄同秋槁。

攀条倚树重留连,行乐韶年苦不早。

凄凄草径总铺毡,茫茫榆塞讵成绵。

旦辞芳树犹依榭,夕化浮萍已逝川。

子规声里千花歇,摇荡春光剧可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徐桂的《飞絮篇》描绘了春天江城的美景与杨花飘飞的场景。诗中以“艳阳时”、“杨花如絮”开篇,形象地展现了三月春光中杨柳依依、杨花纷飞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杨花“悠悠宛转”、“轻盈不自持”的描绘,赋予了它动态的生命力和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

接着,诗人通过“朝散铜池”、“暮落章台”的意象,暗示了杨花短暂而无常的命运,同时也暗寓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杨花在“闲逐游丝”、“细萦花片”中飘荡,如同追逐爱情的女子,最终“误粉”、“成尘”,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诗中“王昌”、“宋玉”之典故,借以表达杨花的飘泊不定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随着春光渐逝,“花飞猗靡”、“繁华不如昨”,诗人感叹生命的无常和青春的易逝。

最后,诗人以“子规声”、“春光剧可怜”作结,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深深惋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对杨花的描绘,寓言人生百态,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3)

徐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新柳二首(其一)

掩映朱楼荫曲池,霏微芳树早含滋。

枝枝水畔才舒眼,叶叶风前乍展眉。

未许漫天轻作絮,且教拂地有垂丝。

征人远道那堪折,休共《梅花》笛里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咏新柳二首(其二)

条风一夜乍回枯,黛色和烟半有无。

玄灞柔条堪系马,白门疏影不藏乌。

楼头寒映罗衣薄,曲里风惊紫塞孤。

春水绿波春草碧,等闲芳岁莫教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景泰洼

合沓众山转,鸿沟界危冈。

贞松心不移,偃盖覆神堂。

欲蜕龙为鱼,千古以慨慷。

土木骨纵横,魂来关塞长。

君王奠鳌足,太史筮苞桑。

宗霸救沦丧,朱火寒有光。

迎驾谊何笃,覆辙戒难忘。

岂无延陵心,重为亡国伤。

宫门一以夺,羡门竟迷方。

碧瓦易黄屋,蓬颗西山傍。

杜宇啼旧埏,织乌集野棠。

坤维幸勿绝,一茕得新藏。

灵表扶九宫,何必厂阴房。

碧血障胡尘,芊芊白草芳。

高睇歌《大招》,涕泗洒衣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神宫监四首(其一)

奉帚陵园洗白莼,若为露下倍伤神。

秦宫耐可花前死,忍向秋风哭圣人。

香烟遥接白云平,原上金灯夜夜明。

山鬼萝衣挽秋驾,青冥有路不教行。

黄花镇外拥胡兵,万马驱来山几层。

难去宫中报天子,朝朝只是拜长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