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肯父赴补

之子问行李,策足游上都。

晚风吹客袂,话别聊踌躇。

朝家渴多士,璧水来英儒。

子志横四海,亦复随群趋。

磨砺强国策,它时剪骄胡。

卓彼漫塘翁,一壑老壮图。

万牛挽不前,世事付长吁。

君欲访隐所,为问今何如。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青年询问行装,策马游历京都。
晚风轻拂衣袖,告别时略显犹豫。
朝廷渴望贤才,引来众多杰出学者。
你的志向横跨四海,也跟随众人追求功名。
研磨强国之策,期待有朝一日斩除骄狂胡虏。
那位卓越的塘翁,一生在山谷中规划壮志。
哪怕千牛也无法拉动,世间纷扰只能深叹。
你若想寻找隐居之地,问问如今情势如何?

注释

之子:青年。
行李:行装。
策足:策马。
晚风:傍晚的风。
客袂:客人的衣袖。
踌躇:犹豫。
朝家:朝廷。
渴多士:渴望人才。
璧水:比喻人才汇集。
子志:你的志向。
横四海:横跨四海。
群趋:众人追求。
磨砺:研磨。
强国策:强国之计。
剪骄胡:斩除胡虏。
卓彼:那位卓越的。
漫塘翁:塘翁。
一壑:山谷。
万牛:千牛之力。
挽不前:无法拉动。
世事:世间之事。
访隐所:寻找隐居之地。
今何如:现在情况如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即将踏上求学之路,前往京城的场景。开篇“之子问行李,策足游上都”表明主人公是一位年轻人,他正准备着手筹备远行至京城求学的物资,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诗中通过“晚风吹客袂,话别聊踌躇”展示了一种离别时的情感复杂性,主人公与家人朋友告别时既有不舍之情,又有对未来征程的思考和不安。

接下来的“朝家渴多士,璧水来英儒”则描绘了学者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追求高尚品格的情操。璧水(即淝水)是古代读书人常提及的地方,这里用以象征学问之地。

“子志横四海,亦复随群趋”表达了主人公胸怀壮志,不仅要实现个人的理想,同时也愿意跟随时代的潮流,与同侪一道追求更高的目标。

而在“磨砺强国策,它时剪骄胡”中,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强盛和外患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抗击外来侵略力量的决心。

随后,“卓彼漫塘翁,一壑老壮图”通过“漫塘翁”这个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有远大抱负、勇往直前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年轻时的豪迈志向和壮心不已。

在最后,“万牛挽不前,世事付长吁”则是一种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尽管有着巨大的力量,但面对世事变迁,却也只能归于淡然视之,顺其自然。

最终,“君欲访隐所,为问今何如”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关心,询问他是否已经找到了一片可以安身立命的净土,以及那里的情况如何。这里“隐所”带有隐居避世的意味,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寻找一处清静之地以求自保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学者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折射出了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收录诗词(280)

杜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耕甫弟赴补

所性常存存,危者惟人心。

子才秀吾宗,一喷凡马瘖。

俊快恐易蹶,谨勿轻千金。

贤关集多士,辔策方骎骎。

功名亦漫尔,培护在资深。

我尝评京华,真是秽浊林。

绳约稍自宽,一纵不可寻。

蚤夜念倚门,翼翼如有临。

亟归慰慈抱,毋浪花边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借韵呈宽堂

坦然宽德是居身,又有疲氓要拊循。

镜净不过方寸地,海涵何止百千人。

呻吟望赐多沟壑,晚闪为霖几怪神。

膏泽未能周海宇,祝公先静一州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夏夜云月不明有感

天色未清霁,浮云翳层空。

朦胧玉盘质,髣髴擘絮中。

琼宇本莹彻,一发不可容。

胡为受掩盖,万象归冥蒙。

谁能召风伯,扫氛有馀功。

中天悬清光,娟娟万里同。

形式: 古风

宽堂生辰见招坐中赋小诗为寿

人以宽而安,道以宽而久。

蹄涔贮污潢,满除翻覆手。

江海无津涯,天地等大受。

宽故静而一,是谓仁者寿。

晴天泛风光,春意入花柳。

一笑登公堂,宽德寓杯酒。

愈宽则愈寿,松柏岁寒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