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僧好寂静,入云恨不深。
峰间一雨昏,林表孤灯沉。
往来有猿狖,呼啸自成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僧侣的生活与心境。首句"山僧好寂静"直接表达了僧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尘世喧嚣的远离。"入云恨不深"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超脱尘世、深入修行的渴望,但似乎觉得还不够深入。
接下来的两句"峰间一雨昏,林表孤灯沉"通过自然景象来烘托出僧人的孤独与静谧。雨后的黄昏,山峰之间弥漫着朦胧的雾气,而他在林中的小屋内,只有孤灯摇曳,映照出僧人的独处时光。
最后两句"往来有猿狖,呼啸自成音"则以山中动物的自由自在为衬托,猿猴的啸声在山林间回荡,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也暗示了僧人虽孤独但也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一幅山中禅修生活的画面,展现了僧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的宁静致远和返璞归真的意境。梅尧臣的笔触细腻,情感内敛,富有禅意。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从归青嶂里,不出白云来。
三世诸佛是奴婢,一大藏教是涕唾。
天地尚空秦日月,山河不见汉君臣。
自从游紫陌,谁肯隐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