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秋感二首(其一)

回首天南万箐开,童山旷壤有遗材。

橡蚕不自乌江渡,蒟酱仍从益部来。

在远游民便聚啸,安边长策重耕裁。

时平不假书生计,喟古凭今足费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珍所作的《贵阳秋感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贵阳秋景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回首天南万箐开”,以“万箐”形容秋天的山林景象,满目皆是金黄的落叶和凋零的枝条,展现出秋天的萧瑟与壮丽。接着“童山旷壤有遗材”,描述了荒凉之地仍有可用之材,寓意着即便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总能找到希望与生机。

“橡蚕不自乌江渡,蒟酱仍从益部来。”这两句运用了典故,橡蚕和蒟酱分别指代地方特产,通过“乌江渡”和“益部”这两个地名,展现了地方特色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暗示了地方经济与文化的重要性。

“在远游民便聚啸,安边长策重耕裁。”这里揭示了社会问题,指出偏远地区的游民容易聚集形成不稳定因素,而安定边疆的关键在于重视农业发展,通过耕作来稳定社会秩序。

最后,“时平不假书生计,喟古凭今足费才。”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代的感慨,认为在和平时期,不需要依靠文人学士的计谋,但回顾历史,现在依然需要人才的智慧与才能,强调了人才在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贵阳秋感二首(其二)

无多形胜感兴亡,万里秋阴接点苍。

石火年华催老大,海天愁思易悲凉。

谈经旧扫阳明席,问字谁登叔重堂。

野色江光连鬓影,武乡祠外倚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山夜诵

漱齿华池万虑空,赏心遥夜七寮同。

山香如海花齐发,天净无尘月正中。

虚壁亭亭深入露,凉镫燄燄不生风。

年来渐省箪瓢事,绛帐笙歌笑马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瓮尽

日出起披衣,山妻前致辞。

瓮馀二升米,不足供晨炊。

仰天一大笑,能盗今亦迟。

尽以馀者爨,用塞八口饥。

吾尔可不食,徐徐再商之。

或有大螺降,虚瓮时时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阿卯晬日作

贫人养儿女,其苦安可言。

计日喜存活,及岁能无欢。

我非无大男,夭不与我玄。

踰年幸举汝,吾道方艰难。

万卷不能炊,一钱丐人艰。

汝顾生健食,饥啼可胜怜。

论升买市米,归已亭午閒。

待饱化为乳,乃及供汝餐。

常恐力难活,嗢喔行周年。

身中百衲衣,五色花斑斑。

头上红锦帽,金钱龙凤盘。

涎长被颈下,文抱当胸前。

吾贫那辨此,见汝从母贤。

俗情重晬日,烹羊宰肥豚。

招要聚三族,喜气令冬温。

吾此为单家,力又难膻荤。

亦复洁疏食,为儿荐蘋蘩。

祝毕抱汝拜,忍涕为笑颜。

我族食遵义,八叶当吾身。

维昔别子公,锋冠刘綎军。

播平不与赏,屯耕水烟田。

谋力著新站,气欲无奢安。

鹰鸠起旁掣,郡卒赖以全。

定国与捍患,饮井俱忘源。

洪柯有荣悴,欲语声已吞。

先世一卷书,今惟吾家存。

将复高祖德,未必非荡迁。

想见灵之来,喜添一代孙。

子孙不易为,抚首增浩叹。

汝母罗百具,试儿心向先。

鳞列图与书,错以聿以研。

古印大如斗,中央狮伏跧。

寸幅我新画,上有米家山。

抱持不可律,爬按随掀翻。

乃左持古籀,右手持天元。

大笑真吾子,此意宁非天。

我年十七八,逸气摩空蟠。

读书扫俗说,下笔如奔川。

谓当立通籍,一快所欲宣。

狂谋百不遂,亲老家益贫。

头颅近三十,心平无波澜。

穷达知有命,浪走无乃颠。

观海难为水,一蓺思专门。

几年费心血,略识书数原。

父菑子肯穫,夫岂不愿然。

即今盛平世,经术招儒冠。

立成俱推步,不用暅与蕃。

两闱禁篆体,隶楷须同文。

儿亦焉用此,来踵阿爷跟。

六经丽日月,义若东溟宽。

取汲任其才,收效无钝顽。

小用为帖括,命来即称官。

腾身九霄上,袍笏光且鲜。

一生免长饿,亲戚分唾残。

世间富贵人,得力文几篇。

儿其速长大,破楼思著鞭。

与作鼠衔姜,宁为麦争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