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顾瑛所作,名为《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五首(其三)》。诗中描绘了对音乐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首句“莫辨黄钟瓦缶声”,以“黄钟”象征高雅的音乐,而“瓦缶”则代表粗俗的音响,表达了一种对低俗音乐的不屑和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接着,“且携斗酒听春莺”一句,通过邀请朋友共饮美酒,一同聆听春天的鸟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河西金盏新翻谱”一句,可能是指在河西地区,人们正在演奏新的乐曲,或是制作新的乐器,暗示着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汉语夷音唱满城”则描绘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融合,音乐跨越了语言的界限,在城市中回响,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即在追求高雅艺术的同时,不应忽视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