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哭先民部贞穆先生(其二)》。诗中以悲痛的笔触,表达了对先民部贞穆先生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联“尺寸量天天曰瞢,苦僧迁客一生中”,开篇即以“尺寸量”、“天天曰瞢”描绘出人生的短暂与困惑,接着以“苦僧迁客”点明先民部贞穆先生的一生充满艰辛与漂泊,引出对逝者的哀思。
颔联“遂从决脰师王蠋,宁事焚膏叹陆通”,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表达对先民部贞穆先生人格的崇敬与赞美。王蠋是战国时期鲁国的贤士,宁愿自尽也不愿侍奉暴君;陆通则是春秋时期的隐士,宁愿忍受贫困也不愿屈从权贵。这两句诗将先民部贞穆先生比作王蠋和陆通,赞扬他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精神。
颈联“何处墓门无盍旦,谁为孝子有弹弓”,则转向对先民部贞穆先生身后之事的感慨。盍旦是古代的一种丧葬习俗,此处借指墓地,表达了对逝者安息之地的关切。同时,“孝子有弹弓”暗含对先民部贞穆先生品德的肯定,以及对其后人能继承其遗志的期待。
尾联“鳄溪鬼影蛟鱼吊,韩伯由兹不送穷”,以鳄溪的鬼影和蛟鱼的吊唁,象征着先民部贞穆先生的逝世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哀伤氛围。韩伯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孝子,此句借用韩伯的故事,表达了对先民部贞穆先生高尚品德的追忆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其逝世后不再有人能像他那样坚守节操、不畏艰难。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先民部贞穆先生一生事迹的回顾与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敬仰,以及对逝者精神遗产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