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槲叶阴中水雾腥,鹧鸪啼处一舟停。
无端浪挟巴丘白,不尽天垂梧野青。
窗外三江流浩浩,雨馀七泽气冥冥。
风波如此来何事,日暮愁心满洞庭。
此诗描绘了一幅在三江口因风阻航的凄迷景象。首句“槲叶阴中水雾腥”以“槲叶”、“水雾”勾勒出一幅秋日江面的朦胧画面,暗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鹧鸪啼处一舟停”以鹧鸪的啼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与孤独,一舟停泊于岸边,更添了几分落寞。
“无端浪挟巴丘白,不尽天垂梧野青”两句,通过“无端”的浪涛和远处的“巴丘白”,以及“天垂梧野青”的广阔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与不可预知性,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接下来,“窗外三江流浩浩,雨馀七泽气冥冥”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郁与辽远,三江之水浩浩荡荡,七泽之地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压抑的氛围。
最后,“风波如此来何事,日暮愁心满洞庭”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力感和内心的愁绪。日暮时分,洞庭湖上弥漫着愁云,诗人的思绪随着波涛起伏,充满了对未知命运的忧虑和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深邃而悲凉的艺术境界。
不详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萧萧落木动微波,自古湘中有怨歌。
一十二峰青曲曲,绿云多处见湘娥。
沄沄水气变朝昏,日色如灰转眼沈。
时见空中紫烟起,定知何物在湖心。
长沙秋色远苍茫,今夜扁舟又此乡。
生怪三江合流处,最禁人望是清湘。
楚天归思暮飞腾,破浪乘风病未能。
若是吴山通地穴,何须辛苦下巴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