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三)隐岳岩

融结自何时,曾为几陵谷。

不见昔贤踪,空遗此岩腹。

一径斸烟蓁,千里老云木。

寻常人到稀,虎豹暗栖宿。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隐岳岩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自然的宁静之美。

“融结自何时,曾为几陵谷。”这两句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对岩石形成时间的无限遐想,以及它曾经经历的沧桑变化,仿佛见证了无数的山陵更迭。这里运用了“融结”这一形象化的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岩石从液态逐渐冷却结晶的过程,同时也暗喻了自然界中万物的生成与消逝。

“不见昔贤踪,空遗此岩腹。”接着诗人转向对历史的追忆,指出在岩石深处,已难以寻觅古代贤者的足迹,只有空旷的岩洞作为他们存在过的见证。这既是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也是对时间流逝、人事无常的深刻反思。

“一径斸烟蓁,千里老云木。”这两句描绘了一条小径在烟雾缭绕中蜿蜒而行,远处则是历经千年的云木,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这里的“斸”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径在烟雾中的隐约可见,而“老云木”则暗示了这些树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了自然界的古老见证者。

“寻常人到稀,虎豹暗栖宿。”最后两句点明了隐岳岩的荒僻与少有人迹,只有虎豹等野生动物在此栖息。这种人迹罕至的环境,不仅增添了神秘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原始状态的向往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岳岩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蕴含着对时间、历史、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

释显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四)石城山

溪尽见石城,寺在石城里。

崖缺露遥村,门开对寒水。

况非雉堞成,无以金汤比。

梵众此安栖,俗驾来有几。

形式: 五言律诗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五)白云庄

堪爱仙庄近翠岑,杖藜时得去游寻。

牛羊数点烟云远,鸡犬一声桑柘深。

高下闲田如布局,东西流水若鸣琴。

更听野老谈农事,忘却人间万种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六)夹溪塘

南溪北溪深,横塘截流过。

清影照人寒,澄耀分鉴破。

沙明鸥鹭驯,草密牛羊卧。

不见直钩翁,狂歌遣谁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个]韵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七)柔亭

孤亭枕长溪,溪光照亭槛。

无人弄潺湲,终日对平淡。

猿鸟去难呼,藤萝垂可揽。

薄暮众山昏,霜风起葭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