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砚

磊磊涧中石,成形本一拳。

墨池遗号古,笔阵用功偏。

得在燕台侧,采从昆岫巅。

剖非藏赵璧,鍊合补娲天。

偶自他山上,来参绛帐前。

光荣登玉案,挥洒助花笺。

注水蟾蜍滴,题诗玳瑁筵。

如何班定远,发愤便轻捐。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众多石头磊磊落落涧中生,原本只是一团拳头大小。
墨池里遗留着古老的印记,书法阵列中用功独到。
它置身于燕台近旁,采自高山昆岫之巅。
并非为了藏匿赵国美玉,而是要补天修复女娲的遗憾。
偶然间从远处山峰来到这里,参与红帐前的文人雅集。
它的光芒照亮了玉案,挥毫泼墨助写华美的诗篇。
如注的水珠落在蟾蜍砚上,题诗于玳瑁做的精美桌案。
班超如何能轻易放弃,他的决心如同定远侯般坚定。

注释

磊磊:众多的样子。
拳:拳头。
墨池:古代练字的地方。
笔阵:书法布局。
燕台:古代燕地的名胜。
昆岫:高山。
赵璧:赵国的美玉。
娲天:女娲补天。
他山:远方的山。
绛帐:古代学府中的讲堂。
玉案:珍贵的书案。
花笺:精美的信纸。
注水:滴水入砚。
蟾蜍:古人认为月亮在水中倒影像蟾蜍。
玳瑁筵:用玳瑁装饰的宴席。
班定远:班超,东汉名将。
发愤:决心努力。
轻捐:轻易放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的书房情景,通过对石砚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磊磊涧中石,成形本一拳"两句,生动地展示了天然生成的石砚,其坚硬程度如同拳头般坚实。

接下来的"墨池遗号古,笔阵用功偏"表明诗人对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留下的墨迹如同古老的印记,而诗人在创作时更是倾注心力,努力笔耕。

"得在燕台侧,采从昆岫巅"说明石砚的来源非凡,是在燕台附近的著名山峰——昆岫巅上采集而来。"剖非藏赵璧,鍊合补娲天"则是借用传说中赵子虔将神兽麟凤的骨头锻炼成砚,以及女娲补天的故事,形象地表达了石砚的珍贵与神圣。

诗人接着写道:"偶自他山上,来参绛帐前。光荣登玉案,挥洒助花笺。"这里透露出诗人偶然从远方山上携带这块珍贵的石砚至书房之中,它不仅参与了文人的雅集,而且还有着提升书房气质的作用。

"注水蟾蜍滴,题诗玳瑁筵。如何班定远,发愤便轻捐。"这几句则是对石砚使用过程中的细节描写,蟾蜍滴水象征着墨汁中水的精确控制,而"题诗玳瑁筵"则表明了诗人在书案上撰写诗篇时所展现的高雅与文采。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石砚时,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激昂。

整首诗通过对石砚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追求,更反映出了书房文化中物品与精神世界的交融。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再赋

舒女清泉满,黄姑别渚通。

巴天迷峡雨,楚泽映江枫。

思逐鲛丝乱,香愁翠被空。

洒从琼蕊露,吹任石尤风。

怨泪连疏竹,私书托过鸿。

双鱼应共戏,休问叶西东。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刘太丞仲宣归华山

早年通籍苍龙阙,近日移家仙掌峰。

方朔上书殊未报,平津开阁杳难逢。

骚人章句多怀古,陶令田园且养慵。

近郭离筵黄叶满,旧山归路白云重。

洪崖饵术修丹灶,叔夜援琴对酒钟。

应待软轮徵入觐,受釐前席始从容。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孙及归吴兴

家在霅溪傍,汀蘋绕舍香。

草玄偏寂寞,为客苦恓惶。

泽国聊倾盖,春闱早擅场。

陔兰行可采,月桂自应芳。

税驾临沧海,回辕指大梁。

裂裳趋远道,负米及高堂。

季子裘虽敝,安仁鬓未苍。

明年杏园里,辄莫负春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朱侍郎致仕南归上特锡宴于玉津园仍诏两制三馆并预其会以伸祖送辄赋诗美之

征轮轧轧出皇都,行路咨嗟贤丈夫。

天子特令供祖帐,国门聊且驻骊驹。

旧僚送别倾三省,御醴分甘倒百壶。

下诏已闻推异礼,乞言犹自渴嘉谟。

冯公不是沉郎署,贺老缘何归鉴湖。

明主恩深若为舍,梦魂应绕博山炉。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