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鸟二十章(其十八)

有鸟有鸟名鹦鹉,养在雕笼解人语。

主人曾问私所闻,因说妖姬暗欺主。

主人方惑翻见疑,趁归陇底双翅垂。

山鸦野雀怪鹦语,竞噪争窥无已时。

君不见隋朝陇头姥,娇养双鹦嘱新妇。

一鹦曾说妇无仪,悍妇杀鹦欺主母。

一鹦闭口不复言,母问不言何太久。

鹦言悍妇杀鹦由,母为逐之乡里丑。

当时主母信尔言,顾尔微禽命何有。

今之主人翻尔疑,何事笼中漫开口。

形式: 古风

翻译

有只鸟儿名叫鹦鹉,养在精美的笼中能解人意说话。
主人曾经问它私下里听见了什么,鹦鹉便说起妖媚姬妾暗中欺瞒主上。
主人正疑惑反过来又对鹦鹉起了疑心,趁着鹦鹉飞回陇地时双翅下垂将其捉住。
山间的乌鸦和野雀奇怪鹦鹉的话语,竞相吵闹窥视没有停歇的时候。
你没听说隋朝时陇头的老妇人,娇养了两只鹦鹉并嘱咐新媳妇。
一只鹦鹉曾说媳妇行为不端,凶悍的媳妇杀了鹦鹉又欺瞒主母。
另一只鹦鹉闭口不再说话,主母问它为何这么久都不言语。
鹦鹉说是因为凶悍的媳妇杀了它的缘故,主母因此驱逐了那恶妇使乡里都知道她的丑行。
当时那位主母相信了鹦鹉的话,看在你这小小禽鸟的面上那恶妇的命又算什么。
而今的主人反而对你起了疑心,为什么你在笼中还随意开口说话呢。

注释

有鸟有鸟:强调有所谓的鸟。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语的鸟。
雕笼:雕刻精美的鸟笼,表示待遇好。
解人语:能理解并模仿人的话语。
私所闻:私下里听到的事情。
妖姬:妖媚的姬妾。
暗欺主:暗中欺骗主人。
方惑:正在困惑。
翻见疑:反而起了疑心。
趁归:趁着回去的时候。
陇底:田野或山陇之下。
双翅垂:形容鹦鹉被捉时的样子。
山鸦野雀:比喻无知的旁观者。
怪:感到奇怪。
竞噪:争相嘈杂叫喊。
争窥:争着偷看。
无已时:没有停止的时候。
隋朝陇头姥:指代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中的老妇人,隋朝时期,地点在陇头。
娇养:宠爱地饲养。
双鹦:两只鹦鹉。
嘱新妇:叮嘱新婚的媳妇。
妇无仪:媳妇行为不检点,不符合礼仪。
悍妇:凶悍的妻子。
杀鹦:杀死鹦鹉。
欺主母:欺瞒主母。
不复言:不再说话。
母问:主母询问。
何太久:为什么这么久。
悍妇杀鹦由:悍妇杀害鹦鹉的原因。
母为逐之乡里丑:主母因此驱逐了悍妇,使其成为乡里的耻辱。
当时主母信尔言:当时的主母相信了你(鹦鹉)的话。
顾尔微禽:考虑到你这卑微的小鸟。
命何有:你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
今之主人翻尔疑:现在的主人反而怀疑你。
何事:为什么。
漫开口:随意开口说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一只会模仿人语的鹦鹉,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欺骗与误信。诗中主人对养在雕笼里的鹦鹉产生了怀疑,因为它曾经说出过妖姬欺骗主人的真相,这让主人感到困惑。在山野间的鸟儿们也开始议论这只鹦鹉的话语,似乎是在竞相传播着某种消息。

诗人通过历史上的隋朝陇头姥养双鹦的故事,深化了主题。其中一只鹦鹉曾经说出主妇无礼仪之言,被悍妇杀害,另一只则闭口不语。母亲询问时,它揭露了悍妇的罪行,而母亲却信以为真,将悍妇逐出家门。

最后,诗人反问当今的主人,为何会对笼中鹦鹉的话产生怀疑,又为何要让它在笼中自由开口。这里似乎是在指责或讽刺主人对待这只鹦鹉的态度,或者是对社会上类似事件的反思。

诗中的语言流畅,意象丰富,通过鹦鹉这一特殊元素,探讨了人类的信任与欺骗、真相与误解等深刻主题。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有鸟二十章(其十九)

有鸟有鸟名俊鹘,鹞小雕痴俊无匹。

雏鸭拂爪血迸天,狡兔中拳头粉骨。

平明度海朝未食,拔上秋空云影没。

瞥然飞下人不知,搅碎荒城魅狐窟。

形式: 古风

有鸟二十章(其二十)

有鸟有鸟真白鹤,飞上九霄云漠漠。

司晨守夜悲鸡犬,啄腐吞腥笑雕鹗。

尧年值雪度关山,晋室闻琴下寥廓。

辽东尽尔千岁人,怅望桥边旧城郭。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有酒十章(其一)

有酒有酒鸡初鸣,夜长睡足神虑清。

悄然危坐心不平,浩思一气初彭亨。

澒洞浩汗真无名,胡不终浑成。

胡为沈浊以升清,矗然分画高下程。

天蒸地郁群动萌,毛鳞裸介如鬇鬡。

呜呼万物纷已生,我可奈何兮杯一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有酒十章(其二)

有酒有酒东方明,一杯既进吞元精。

尚思天地之始名,一元既二分浊清。

地居方直天体明,胡不八荒圢圢如砥平。

胡山高屹崒海泓澄,胡不日车杲杲昼夜行。

胡为月轮灭缺星?盯,呜呼不得真宰情,我可奈何兮杯再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