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自然亭》由宋代诗人张徵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亭中的独特心境与感悟。
首联“久雨妨渔复滞樵,自然亭上一逍遥”,开篇即点明了环境背景——连绵不断的雨水阻碍了渔人捕鱼和樵夫砍柴的活动,而诗人却选择在自然亭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里的“逍遥”二字,不仅描绘了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的自在状态,也暗含了对世俗束缚的超越。
颔联“万缘不自闲中起,百事唯于睡里消”,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他认为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并非源自内心的宁静,而是源于忙碌与追求。唯有在睡眠之中,才能暂时摆脱尘世的烦恼,获得片刻的安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状态的向往。
颈联“老去自知如蠛蠓,病来谁悟似芭蕉”,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对生命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将自己比作微小的蠛蠓,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渺小;同时,又以芭蕉叶的病态比喻疾病带来的痛苦与无奈。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以及对健康与长寿的渴望。
尾联“爱名之世忘名客,幸有山林旧市朝”,总结了诗人对于社会名利场的淡然态度。在崇尚名声与地位的时代,诗人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向往山林间的宁静生活。这里的“旧市朝”可能指的是过去的生活经历或理想中的隐居之地,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我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