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俞允若在大江南北漂泊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与老友重逢时的愁绪。诗中“漂泊身同不系舟”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四处漂泊、无定所的生活情景。接着,“大江南北任沈浮”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根无依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可能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故园乍到翻如客”,写出了诗人回到故乡却感到陌生和局促的心情,仿佛自己成了过客,难以融入熟悉的环境之中。而“旧友重逢祇诉愁”,则反映了诗人与老友相聚时,彼此都沉浸在忧愁之中,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下半部分,“剩水残山新阅历”表明诗人对自然景观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或许是在旅途中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野田荒圃小勾留”则可能是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自然美景的短暂停留,从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最后,“眼前何计苏民困,话到沧桑泪欲流”表达了诗人面对民生疾苦的无力感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也流露出他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