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密片繁声旋不销,萦风杂霰转飘飖。
澄江莫蔽长流色,衰柳难黏自动条。
湿气添寒酤酒夜,素花迎曙卷帘朝。
此时明径无行迹,唯望徽之问寂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名为《又叙雪寄喻凫》。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情感和深远意境。
“密片繁声旋不销,萦风杂霰转飘飖。” 这两句开篇便以雪花纷飞、声音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动态的雪景。雪花如同密集的乐曲旋律,不断变化而不至消散;同时,风和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澄江莫蔽长流色,衰柳难黏自动条。” 这两句通过对比,将雪后的静谧与河流的恒久相对应。澄清的江水不掩盖其本来的颜色,显示出自然景物在冬日的宁静;而柳枝上的雪花则随风轻轻摇曳,不需要外力便可脱落,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事物自有其规律的感悟。
“湿气添寒酤酒夜,素花迎曙卷帘朝。” 这两句描写了雪后的夜晚和清晨。湿润的空气增加了寒意,但依旧有人在夜里品味着醇香的酒水;而在清晨,白色的花朵(可能是指积雪)如同迎接曙光一般,而人们则开始卷起窗帘,展望早晨的景致。
“此时明径无行迹,唯望徽之问寂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在这静谧而雪后的清晨,道路上没有行人的足迹,只有诗人独自一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询问。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流露,展现出诗人在雪中所感受到的孤寂与思念。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代雪景诗。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海内芳声谁可并,承家三代相门深。
剖符已副东人望,援笔曾传圣主心。
此地清廉惟饮水,四方焦热待为霖。
他年莫学鸱夷子,远泛扁舟用铸金。
昔用雄才登上第,今将重德合明君。
苦心多为安民术,援笔皆成出世文。
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
掠天逸势应非久,一鹗那栖众鸟群。
能除疾瘼似良医,一郡乡风当日移。
身贵久离行药伴,才高独作后人师。
春游下马皆成宴,吏散看山即有诗。
借问公方与文道,而今中夏更传谁。
为郡至公兼至察,古今能有几多人。
忧民一似清吟苦,守节还如未达贫。
利刃从前堪切玉,澄潭到底不容尘。
潜夫岂合干旌旆,甘棹渔舟下钓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