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玉山归竹隐投宿广平院

久客倦城市,薄言归田庐。

秣马待日敛,颠风忽来俱。

横策径成去,扑扑埃满须。

晴雷隐虚空,数雨如投珠。

渴甚念茗饮,迟回寻梵居。

少焉复前迈,行行过烟墟。

但惊田畴间,有似槁复苏。

及经道途冲,馀流尚通渠。

乃悟适来雨,咫尺或有无。

天公本何心,分龙信非诬。

自兹到吾栖,岗岭更复迂。

山穷偶逢寺,可以休仆痡。

投鞍议食事,仅具粥一盂。

道人吾故人,问我来崎岖。

既能设瓜果,村酒亦复沽。

我愧非渊明,僧诚远公徒。

停杯竟高枕,梦境知何如。

明当带星起,草露徒侵裾。

还家一何忙,视竹齐架书。

优哉且自适,休问瓶无储。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久在外厌倦了城市生活,我决定回归田园。
喂饱马匹等待天黑,突然狂风大作,一同启程。
挥鞭驱马穿过小径,尘土飞扬沾满胡须。
晴空中的雷声隐没,雨点落下像掷珠般密集。
口渴难耐想喝茶,犹豫着寻找寺庙歇息。
不久又继续前行,经过烟雾缭绕的废墟。
惊讶田野中,枯草似乎重获生机。
走过道路繁忙处,积水仍流入渠道。
这才明白刚才的雨,近在咫尺却时有时无。
老天爷的心意难以揣测,雨水分配确实不虚妄。
从此到我的住处,山路曲折多弯。
山穷水尽处偶遇寺庙,可以稍作休息。
放下马鞍商议饮食,只有粥一碗。
僧人是我旧识,询问我旅途艰辛。
他已备好瓜果,还买来了乡间酒。
我愧不如陶渊明,他是真正的隐士。
停下杯盏,仰卧高枕,梦中情景如何无人知。
明天拂晓启程,草露打湿衣襟。
回家如此匆忙,看见书架上的竹简排列整齐。
悠然自得,不必再问家中储粮是否充足。

注释

久客:长期在外的人。
薄言:古人用语,表示即将要做的事情。
田庐:田园房屋。
秣马:喂饱马。
颠风:狂风。
横策:挥动马鞭。
埃:尘土。
晴雷:晴天的雷声。
梵居:寺庙。
馀流:剩余的流水。
咫尺:很近的距离。
天公:对天的尊称。
岗岭:山岭。
投鞍:卸下马鞍。
粥一盂:一碗粥。
道人:出家人,指僧人。
崎岖:山路不平。
草露:清晨的露水。
视竹:看竹子。
齐架书:书架上的书排列整齐。
优哉:悠闲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蕃从城市归乡,投宿广平院竹隐的经历。他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渴望回归田园生活。在风雨中策马疾行,尘土飞扬,沿途欣赏到雨后田野的生机与道路积水的景象。诗人感叹雨量之微,却能带来田地的复苏,体会到自然的微妙变化。在旅途中,他遇到老友僧人,虽简朴的饮食,却倍感温馨。诗人自比陶渊明和远公,享受着宁静的僧院生活,不问世俗的困扰,只求心灵的满足。次日清晨,他带着梦幻入睡,尽管衣衫被露水打湿,心中却充满归家的喜悦。回到家中,他忙于整理书籍,悠然自得,不再担忧生活的匮乏。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城市归隐的心路历程,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收录诗词(3728)

赵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字:昌父
  • 号:章泉
  • 籍贯:郑州
  • 生卒年:1143年~1229年

相关古诗词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其三)

极目荒陂十里馀,坏塍依约旧犁锄。

问言业薄无牛力,更说州家催积租。

形式: 七言绝句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其十)

草树葱茏山有衣,稻秧刺水绿生漪。

眼中风物方人境,犬吠鸡啼间扊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其三十三)

山禽嘲哳意都迷,滑滑仍愁叫竹鸡。

侧帽历听如有感,数声何处啭黄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其一)

瓮子滩头百丈牵,此其小小大犹前。

命轻人鲊曾闻说,楚蜀悬知险并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