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宗杰首座画像赞

性具染指,鼎味咸在。容膝归休,日用三昧。

不动口,不饶舌。人无闻闻,吾无说说。

翻嗟普眼,弗见普贤。为渠去却,眼中金屑。

复道行空,白银为阙。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式的话语,展现了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赞美。

“性具染指,鼎味咸在。”开篇即以“性”为起点,探讨人性本具的善恶之源,如同烹饪时的调味料,既可使食物美味,亦能引人走向不同的道路。这里巧妙地将人的本性与社会行为联系起来,暗示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容膝归休,日用三昧。”描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在简朴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每日的生活都充满了智慧与超然。这里的“三昧”指的是禅定,即心灵的专注与平静,强调了修行者追求内在平和与外在简约的统一。

“不动口,不饶舌。”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在言语上的修为,倡导少言寡语,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与纷扰,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清明。

“人无闻闻,吾无说说。”则表达了对语言与理解之间关系的思考,指出真正的智慧并非在于滔滔不绝的言辞,而是在于倾听与理解他人,以及自我内心的觉察与反省。

“翻嗟普眼,弗见普贤。”通过对比普眼(佛教中的菩萨名)与普贤(另一位著名的菩萨),表达了对修行者未能达到普贤般广泛慈悲与智慧境界的惋惜,同时也暗含了对修行者自身潜能的肯定与期待。

“为渠去却,眼中金屑。”运用了去除眼中沙粒的比喻,象征着帮助修行者清除内心的障碍与杂念,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的觉悟迈进。

“复道行空,白银为阙。”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空灵而庄严的画面,寓意修行者在精神上超越世俗,达到了一种纯净、高远的状态,如同在虚空之中行走,白银作为门槛,象征着通往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内核,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自我反省、减少言语、倾听内心等方式,逐步达到内心平和与精神升华的过程。

收录诗词(1648)

释居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野月赞

广寒殿,洪崖井。轮有晦朔,景无畦畛。

悠然随所寓,婆娑弄清影。

莫羡江楼清,江楼尘污人。

形式: 古风

颂古五首(其一)

转得头来已是迟,恰如曾未转头时。

一钱觅得无及处,犹自区区诳阿谁。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颂古五首(其二)

五十三人一缕穿,小儿虽小胆如天。

茫茫烟水无重数,买得风光不用钱。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颂古五首(其三)

一字未曾谈般若,谩天谩地尽饶伊。

祇园乞食归来后,法会因由又是谁。

形式: 偈颂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