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俞德邻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他面对疾病时的内心感受和对世事的看法。
首联“腐儒粗粝愧无功,一月兼旬卧病中”描绘了诗人作为一位学者,在病痛中的无奈与自责。他以“腐儒”自称,暗示自己虽为读书人,却因生活简朴(“粗粝”)而感到惭愧,同时又因长时间卧病在床而未见成效,内心充满遗憾与自责。
颔联“赋就但应增肺渴,檄成元不愈头风”进一步阐述了诗人身体不适的状态。即使他努力创作(“赋”、“檄”),也无法缓解病情,反而可能加剧身体的不适。这里运用了反讽的手法,强调了疾病的顽固与难以治愈。
颈联“移心有法难忘药,折臂无缘定作公”表达了诗人对治疗疾病方法的探索与无奈。他尝试改变心态(“移心”),但仍旧离不开药物的依赖;如果真的断了一臂,或许就能成为官员(“定作公”),但这只是无奈之下的幽默,实际上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力感。
尾联“世事渐艰吾已老,翛然梦不到槐宫”总结了诗人对人生与世事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日益艰难的世事,他感到身心俱疲,甚至不再渴望进入象征权力与荣耀的“槐宫”。这里的“翛然”形容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境,体现了他对生命与健康更为珍视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与年华老去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