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出拥楼船千万人,入为台辅九霄身。
如何更羡看灯夜,曾见宫花拂面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盛大的节庆场景,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繁华生活的留恋之情。
"出拥楼船千万人"一句,以宏大气势描绘上元时夜航船只如织的壮观,众人拥挤在楼船间,共同欣赏这美好景象。这里的“千万人”虽是夸张之辞,却能让人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喜悦。
"入为台辅九霄身"则转换了视角,从广阔的人群场面聚焦到诗人的个人体验,"入"字暗示诗人亲临其境,成为这盛景的一部分。"九霄"在古代常指高耸的宫墙或台辅,这里用以形容诗人置身于其中,感受到被厚重历史包围的气息。
接着是"如何更羡看灯夜",诗人表达了对观看灯会之夜的向往。"如何"一词,含有无限的赞叹和渴望,而"更羡"则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深度,透露出诗人对于这样的夜晚的特别留恋。
最后,"曾见宫花拂面春"一句,以对比的手法,引出了诗人过往在皇宫中的经历。"宫花"指的是皇宫中盛开的鲜花,而"拂面"则形容这些花朵几乎要触摸到脸颊,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感官上的亲密接触,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回忆,将诗人的情感和景物描写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既赞叹现世繁华,又不忘过往风流的情感复杂性。
不详
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武夷无上路,毛径不通风。
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
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
明朝渐校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