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俊所作的《怀孙司徒九峰(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孙司徒九峰的怀念之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首联“五凤楼前过晓钟,班行偏信老来慵”,以清晨的钟声为引子,点出时间与地点,同时透露出诗人年老后的慵懒心境。五凤楼作为背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而“班行”则暗示了诗人的官场身份,与“老来慵”形成对比,表现出岁月流转、人生易老的主题。
颔联“嫠啼孺怨方思有,岁俭民流忍奏庸”,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嫠啼孺怨”描绘了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同时,“岁俭民流”与“忍奏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想反映真实情况,又不愿看到百姓的痛苦。
颈联“腊饭每悬江上梦,冻梨真改镜中容”,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寄托于梦境之中。腊饭与冻梨,既是物质的匮乏,也是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镜中容”的变化,也暗喻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沧桑。
尾联“相忘意气当年话,犹记巾裳共璧雍”,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情的怀念。通过“相忘意气当年话”这一句,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友情可能被淡忘,但那些共同经历的往事却永远铭记在心。最后一句“犹记巾裳共璧雍”,以古代贵族的服饰和礼仪,象征着高雅的情操与深厚的友谊,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不可替代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怀念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