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吴音好鸟来陇西,翠衿红嘴架上栖。
金屋花深隔娇女,纱窗如烟传笑语。
银绦系胫不得飞,人前饮啄矜毛衣。
园中歌舞晓携出,高挂绿杨迷一色。
富家买尔巧舌声,那闻布谷催春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鹦鹉的生动形象与生活状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鹦鹉的外貌、习性以及它在主人生活中的角色一一展现出来。
首先,鹦鹉的“吴音”和“好鸟”之名,暗示了它的声音甜美动听,如同江南女子的柔美话语,令人陶醉。接着,“翠衿红嘴”描绘了鹦鹉鲜艳的羽毛和鲜红的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鹦鹉栖息于“金屋花深”的环境之中,可见其生活环境的奢华与舒适,与娇女相隔,更添几分神秘与高贵。
“纱窗如烟传笑语”,通过轻盈的纱窗,传出的是主人的欢声笑语,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鹦鹉虽被“银绦系胫”,却依然保持着骄傲的姿态,享受着主人的宠爱,其“矜毛衣”的行为,展现了它对自身美丽的自豪。
“园中歌舞晓携出,高挂绿杨迷一色”,描述了鹦鹉与主人一同参与园中活动的情景,它仿佛成为了主人生活的一部分,共同享受着自然的美好。最后,“富家买尔巧舌声,那闻布谷催春耕”,点明了鹦鹉在富贵人家的地位,它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还以其巧舌善言,为主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鹦鹉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中人们对宠物的喜爱与重视。
不详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龟以告犹亡,翟以炫采死。
不善保厥初,受患每如此。
莘野彼何人,三聘乃一起。
如何志士躯,轻用徇知己。
尘嚣多稠浊,云物俱不灵。
所以山水间,往往有馀清。
绪风发爽籁,幽谷舒芳英。
草木觉生色,泉石俱空明。
余怀本贞素,对之神益澄。
宁静自致远,何为营浮名。
阶砌罗群芳,宛然如藻缋。
照日相鲜新,临风各向背。
盱睢忘忧子,淡焉此静对。
荣谢寄流转,采色看迭代。
休兹造化心,泽物恐不逮。
园丁汲井栏,时时自灌溉。
不闻人声,但闻斧声。寂寂岩响答,丁丁飞鸟惊。
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友木石,无衰荣。
白云流水自朝暮,万山漠漠烟光青。
高台夜色深,月下闻清琴。
能使座中客,俱生尘外心。
石泉泻寒碧,霜竹折孤音。
曲罢长天静,忘言一整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