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谒金门》由清代诗人孙云鹤所作,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时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细腻情感。
开篇“春欲尽。疏雨薄寒几阵”,点明季节转换的氛围,春意渐消,细雨和微寒交替出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待得暖晴寒食近。落花风又紧”,预示着温暖晴朗的日子即将到来,但同时提醒我们,春天的花朵即将凋零,春风也变得更为凛冽,暗示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
“阶下露浓苔润。炉内香销灰烬”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露水滋润苔藓,香炉中香烟消散,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迭的氛围,同时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最后,“半夜月高云有晕。踏青期未稳”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月亮高悬,云层间似乎有光环环绕,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变化。踏青期未稳,则表达了对春游计划的期待与不安,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整体而言,《谒金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末期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