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梦觉银屏,彩云已、寄与定情花叶。

谁分开了金笼,啼妆已愁绝。

重料理、嫁时鸾镜,还怕听、晓窗鶗鴂。

红泪封绡,青裙举碓,旧恨休说。

恁天风、吹入栏干,正老去、相如病时节。

犹胜龙邱狮吼,卖门前苕荚。

须烛下,梅花妆罢,报佳客、一瓯清雪。

寄语燕燕红楼,钿车催别。

形式: 词牌: 琵琶仙

鉴赏

这首《琵琶仙》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深沉的离愁别绪。

开篇“梦觉银屏,彩云已、寄与定情花叶”,以梦境中的银屏和飘散的彩云起笔,暗示了主人公的思绪飘渺,情感复杂。接着,“谁分开了金笼,啼妆已愁绝”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分离的痛苦比作被拆散的金笼,以及女子因离别而流下的泪水,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哀愁。

“重料理、嫁时鸾镜,还怕听、晓窗鶗鴂”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通过重新整理嫁衣、梳妆打扮,却害怕听到窗外鸟鸣的细节,表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留恋。接下来,“红泪封绡,青裙举碓,旧恨休说”一句,以红泪封住信件,青裙举起舂米的动作,隐喻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对过往回忆的克制。

“恁天风、吹入栏干,正老去、相如病时节”中,“天风”象征着命运的不可控,“相如病时节”则是借用了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主人公在年华老去、情感困顿之时的无奈和感慨。最后,“犹胜龙邱狮吼,卖门前苕荚”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使面对外界的喧嚣和压力,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更为可贵。

“须烛下,梅花妆罢,报佳客、一瓯清雪”则描绘了主人公在烛光下精心打扮,准备迎接远方佳客的情景,通过“一瓯清雪”(一杯清茶)的细节,暗示了她内心的淡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尾“寄语燕燕红楼,钿车催别”以燕子和红楼为意象,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佳客的思念和对相聚时刻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即将到来,情感饱满而深沉。

整体而言,《琵琶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离别前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一萼红二首(其一)

记年时。试凌波步屧,常自惜春迟。

雁去西风,猿啼夜月,幽恨传遍江蓠。

渐开到、红兰碧芷,费几许、花叶琢新诗。

露白空舟,峰青雾拥,那解相思。

肠断懊侬重唱,只潇湘意浅,不系蘋丝。

绿树寒帘,黄金解佩,心事都怕人知。

忍偷换、珍珠密约,便缄泪、何处更通辞。

剩有菱花镜中,画取空枝。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一萼红二首(其二)

傍西墙,有猩棠一树,含意上金堂。

珊缀珍丛,脂匀粉朵,未许蜂蝶轻狂。

看取次、将开复敛,似避人、娇面怕端详。

散点朝霞,轻笼细雨,略逗斜阳。

应记几年栽就,比摩挲稚女,锦带低量。

才整搔头,凝羞晕颊,尚怯轻泄春光。

正赢得、回眸一笑,衬纤妍、垂柳万丝长。

只恐开时遇,风翻损红妆。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押[阳]韵

解语花二首(其一)

湘帘斗影,翠管留春,恨谱翻都遍。

殢人星眼,无言处、不比往时相见。

檀槽自暖,弄娇小、乍弹还倦。

知几时、桐叶秋风,暗替团圞扇。听取清歌宛转。

觅微云山外,离绪难遣。

蕙心清浅,无由托、上例乱红波捲。珠尘梦短。

问何处、露华能恋。应共收、碎佩丛铃,写人骚兰怨。

形式: 词牌: 解语花

解语花二首(其二)

猩英细簇,绛瓣匀敷,绀萼双趺展。

乍分还敛,薰风里、相倚又相遮掩。

重台更艳,认高处、五云秾颤。

是甚时、蜡凤三珠,齐向枝头见。

可似尹邢婉娈,又身轻掌上,来舞飞燕。

朝酣深浅,红裙并、偏让暗抬娇面。

芳心数点,还密意、如人旋转。长愿深翠朱幡。

不作飞红怨。

形式: 词牌: 解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