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和巽吾相忆寄韵

渺山城故苑,烟横绿野,林胜青油。

甚相思只在,华清泉侧,凝碧池头。

故人念我何处,堕泪水西流。

念寒食如君,江南似我,花絮悠悠。

不知身南北,对断烟禁火,蹇六年留。

恨听莺不见,到而今又恨,睍睆成愁。

去年相携流落,回首隔芳洲。

但行去行来,春风春水无过舟。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押[尤]韵

翻译

远望山城旧园,烟雾笼罩绿色原野,树林胜过青油般的翠色。
思念之情深重,只在华清泉水边,凝碧池畔。
老朋友你在哪里想念我,泪水向西流淌。
想你如寒食节,你在我南,我像在江南,花絮漫天飘摇。
我不知身处何方,面对断烟禁火,六年滞留于此。
遗憾不能听到莺啼,如今更添愁绪,日暮时分的景色使我心忧。
去年我们一同流离失所,回首望去,芳洲已远。
只是来来回回,只有春风春水,没有船只能载我离去。

注释

渺:遥远、渺茫。
山城:山中的城市。
烟横:烟雾弥漫。
华清泉:著名的温泉。
凝碧池:清澈如碧玉的池塘。
堕泪:流泪。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
花絮:花瓣飞舞。
断烟禁火:指寒食节禁烟火的习俗。
蹇:困顿,停滞。
莺:黄莺。
睍睆:形容日暮时分。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小岛。
春风春水:春天的风和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怀旧之情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岁月和故人深沉的思念。

"渺山城故苑,烟横绿野,林胜青油。" 开篇即以渺山城为背景,渺渺茫茫的山城,古老的园囿,烟霭在绿色的原野上飘逸,而森林间则是浓郁的翠绿,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有些许萧瑟的画面。

"甚相思只在,华清泉侧,凝碧池头。" 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感到极度的相思之情,只有在那清澈的泉水旁边和碧绿如镜的池塘边,这种情感才能得到些许慰藉。

"故人念我何处,堕泪水西流。" 当诗人想到那些旧友时,不禁泪水涟涟,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

"念寒食如君,江南似我,花絮悠悠。" 诗人回忆起往日与故人的约定,如同寒食节一般难忘,而那些在江南的时光,就像那绵密的花絮一样,令人难以忘怀。

"不知身南北,对断烟禁火,蹇六年留。" 诗人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不知自己身处何方,只能对着断续的烟雾和被禁止的火焰,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和孤独。

"恨听莺不见,到而今又恨,睍睆成愁。" 当诗人听到莺鸟的鸣叫时,却无法看到它的身影,这种恨意与对往事的思念交织,让心中充满了愁绪。

"去年相携流落,回首隔芳洲。" 诗人回想起去年的那段手牵手漫步在花海中的时光,如今却只能隔着一片芬芳的岸边遥望。

"但行去行来,春风春水无过舟。" 最后,诗人感慨于岁月匆匆,只有春风和春水是不断流动的,而我们这些行者,却无法乘舟越过时间的河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难以割舍的情怀。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忆江南.二月十八日,臞轩约客,因问晏氏海棠开未,即携具至其下,已盛甚

花几许,已报八分催。

却问主人何处去,且容老子个中来。花外主人回。

年时客,如今安在哉。

正喜锦官城烂漫,忽惊花鸟使摧颓。世事只添杯。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秦娥(其一)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

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

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二)昨和次,又作收灯节,未遣,早见古岩四叠,又得中斋别梅,遂并写寄

惊雷节。梅花冉冉销成雪。销成雪。

一年一度,为君肠绝。古人长恨中年别。

馀年又过新正月。新正月。不堪临镜,不堪垂发。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四)

收灯节。霖铃又似龟山雪。龟山雪。

今宵清绝,今宵愁绝。老人似少终然别。

痴痴更望春三月。春三月。花如人面,自羞余发。

形式: 词牌: 忆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