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双节诗为陆贞姑赋(其二)

撚管丹初拭,敲铜血尽枯。

已甘井底水,那问夜啼乌。

抱泣惟之子,扶床有小姑。

才疑风日暖,回味可如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冯氏双节的凄美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命运。首句“撚管丹初拭,敲铜血尽枯”以“撚管”和“敲铜”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在创作时的深情与投入,如同丹砂初试般的新鲜与热情,又似铜器敲击至血尽枯竭的执着与坚韧。这不仅展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热情,也暗含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深厚与复杂。

接着,“已甘井底水,那问夜啼乌”一句,运用了井底之水与夜啼之乌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甘于平凡、不求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周围环境的冷漠与不理解。这种对比,既展现了主人公的自我牺牲精神,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抗争。

“抱泣惟之子,扶床有小姑”则描绘了主人公在面对家庭责任时的辛酸与坚强。抱泣之子,表现了对子女的深爱与不舍;扶床之小姑,则体现了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与责任感。这一场景充满了亲情的温暖与生活的沉重,展现了主人公作为女性在传统社会角色中的复杂情感与担当。

最后,“才疑风日暖,回味可如荼”以自然景象的变化为引,表达了主人公对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风日暖,象征着外界环境的改善或内心的温暖,而回味如荼,则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深刻反思与珍惜。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也暗示了她对生活苦涩与甜蜜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冯氏双节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命运与情感世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有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是一首富有深度与情感共鸣的作品。

收录诗词(390)

凌义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渡滹沱河

硬将脚力当双戨,出没苍烟信马驮。

时值冬初风渐?,望穷天末雁频过。

为防石截难移趾,愁见津迷且细哦。

霍霍水声争上下,也知旧事几销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赵州柏林寺

郁然青数点,遂以柏林称。

来止初瞻影,迎门仅有僧。

平悬千尺水,幻接几枝灯。

但不迷真际,随宜阅废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柏乡公署看月(其一)

独夜清如许,何能遂掩扉。

庭空滋皎皎,叶坠故飞飞。

当食频停箸,侵寒未授衣。

灯花挑更结,差以慰将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柏乡公署看月(其二)

偶然月下立,私自惜幽凉。

怅望云千里,裁书雁几行。

霜威入鬓早,烛焰照愁长。

指我栖迟路,低头愧未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